山中夜坐
半夜山雨过,起来满山月。落尽醉处花,荒沟水决决。
怆然惜春去,似与故人别。谁遣我多情,壮年无鬓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半山中风雨过境,醒来月亮洒满山头。繁花落尽,只剩醉意未消的花。寂静的荒沟里,水流湍急。
伤心春日离去,犹如告别老友。是谁让我如此深情?转眼已是华发稀疏的中年。
去完善
释义
1. 半夜山雨过:午夜时分,山间下起了大雨。
2. 起来满山月:雨后,月亮升起,洒满整个山区。
3. 落尽醉处花:原先盛开的鲜花都被雨水打落了。
4. 荒沟水决决:山间荒废的水沟被雨水冲得流水湍急。
5. 怆然惜春去:悲伤地送别春天离去。
6. 似与故人别:仿佛在与多年的朋友告别。
7. 谁遣我多情:是谁让我如此多愁善感?
8. 壮年无鬓发:青壮年的时候头发就已经斑白。
去完善
赏析
《山中夜坐》是唐朝诗人刘驾的一首描绘山间夜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山雨、明月、落花、流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郁。
首联“半夜山雨过,起来满山月”,描述了雨过天晴的情景。山雨的洗涤使得月色更加明亮,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颔联“落尽醉处花,荒沟水决决”,则描绘了落花满地、流水湍急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
颈联“怆然惜春去,似与故人别”,通过惜春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这种情感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充满了深深的感慨。
尾联“谁遣我多情,壮年无鬓发”,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他感慨岁月无情,不知不觉间已经两鬓斑白,这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感叹人生无常。
整体来看,《山中夜坐》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时光的深深感慨。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夜坐》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驾之手,创作于公元849年至851年之间。此时正值唐朝末年,战乱频发,民生疾苦。刘驾曾屡次科举不中,怀才不遇,被迫离开繁华的长安,过上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他在山野之中,夜坐沉思,对人生世事有着深刻的体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发。刘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深刻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他关心民生,胸怀壮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命运。然而,现实却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打击,他科举屡试不中,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在这种背景下,刘驾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他在山水间游历,观察民间的疾苦,倾听百姓的呼声。他在山中夜坐,思考人生的意义,寻求心灵的慰藉。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而是一个经历了世事沧桑、感悟了生命真谛的老者。他用诗歌记录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传达出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