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词
皎皎复皎皎,逢时即为好。高秋亦有花,不及当春草。
班姬入后宫,飞燕舞东风。青娥中夜起,长叹月明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又明亮,遇上时候就很好。深秋也有花朵,比不上春天的芳草。
班姬进入皇宫,赵飞燕在东风中起舞。美丽的女子半夜起身,在月光下叹息。
去完善
释义
1. 皎皎:明亮洁白的样子;
2. 高秋:深秋,秋天的高处;
3. 不及:赶不上,不如;
4. 当春草:春天的青草;
5. 班姬:指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
6. 飞燕:赵飞燕,汉成帝皇后;
7. 青娥:原指美丽的女子,这里代指宫女;
8. 中夜:半夜。
去完善
赏析
《皎皎词》这首词以草为意象,通过其不同阶段的表现,体现出人生的起伏变化。“皎皎复皎皎”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代表了美好年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草木凋零,正如“高秋亦有花,不及当春草”所说,此时即便仍有花朵绽放,却远不如春天的绿意盎然。这里的“花草”可以理解为人生不同时期的心境,而“逢时即为好”则表明了这种境遇的变化与时光密不可分。后半部分中,“班姬入后宫,飞燕舞东风”指代了两个典型人物:班婕妤的婉约贤良和赵飞燕的美艳灵动,她们分别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接着,用“青娥中夜起,长叹月明里”表达了在夜深人静之时,人们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人们在不同年龄、境遇中的心境、抉择进行了生动地展示,凸显了岁月流转、境遇更迭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皎皎词》是唐代诗人刘驾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公元755年。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之际,刘驾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写下了这首描绘月光的诗篇。
刘驾在这一年的人生际遇中,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四处奔波。他的诗词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动荡和不安。刘驾的遭遇并不是个别的,当时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
此外,唐朝天宝年间,朝政日益腐败,皇帝沉溺酒色,宦官权势日重,使得朝野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刘驾的《皎皎词》正是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纯洁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