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擢第东归
同家楚天南,相识秦云西。古来悬弧义,岂顾子与妻。
携手践名场,正遇公道开。君荣我虽黜,感恩同所怀。
有马不复羸,有奴不复饥。灞岸秋草绿,却是还家时。
青门一瓢空,分手去迟迟。期君辙未平,我车继东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同一国家的楚地相识,来自天南海北;遥远的古来,悬挂着弓箭的象征情谊,却完全顾不上妻子和孩子。
手牵手一起步入社会,恰好遇到公平的机遇展开。尽管你的荣耀而我受到贬黜,但我们都怀着感激之情。
有车马来接应不再疲惫,有人照顾也不再忍饥挨饿。在灞岸上的秋天里芳草茵茵,是时候回家了。
离开城门的时候只有清贫,别离的时刻依然留恋不已。希望你一路顺利,我继续前往东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同家: 意指来自同一地区或国家。这里可能指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例如楚国。
2. 相知: 认识,关系好。这里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好朋友。
3. 悬弧: 古代风俗, 出生百日, 子挂弓于门, 以示向武; 也有称为“悬弧矢”的,即射箭。这里暗示他们的出身背景和家庭传统。
4. 古道热肠:形容人们待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
5. 名场:科举考试及官场,泛指争取名利地位的场所。
6. 公道开:意思是公正的机会出现了。
7. 君荣我黜:你的官职得到晋升,我的却被罢免。
8. 青门:西汉长安城东门,用以泛指城郭之门。
9. 一瓢空:《史记·货殖列传》载范蠡自谓“三迁皆有荣名,身备历智诡与时适而行,故比干之殪,蹊曳履;夷齐饿于首阳之下,易瓜茹薇;臧穀相保,为人乎?一人之身而千变万化,岂谓非邪?而世论谓之成败,痴人前燕雀处堂,斯乐亦在数法之中,不独善也。是以枚乘之究忽然杖策,及相如临河而刎,皆追故矣。而世主谓不然,岂不过哉!高渐离以击筑见知,荆轲以媚玄颜事寝。故久历艰苦,罪人也。幸至援鲸,有琴筑之歌,然且脱亡国籍。窃观天下悠悠,晓其愚者众,明者寡,又勇夫重闭,智士疑萌。故椎埋穿掘之罪,不可株;积薪布囊之策,岂宜缓!”
10. 客思量迟: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友人和友情、激励的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和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作者在诗中提到他们的友情建立在共同的家庭背景和经历之上,这种情感超越了个人利益的考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公正的向往,即使自己的朋友获得成功,自己受到挫折,但仍心存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友人擢第东归》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大致在公元840年至860年之间。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已经日趋成熟,许多士子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
诗人刘驾曾屡试不第,饱受科举落第的挫折和压力。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始终坚持读书修身,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作为。这首诗正是他在送友人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成功时所创作的。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科举制度的繁荣使得士人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珍贵。刘驾在诗中将这种深厚的友谊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