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
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傍见花发,似妾初嫁时。
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
昨日惜红颜,今日畏老迟。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车马停在门外,心中的渴望更加悲痛。路边的鲜花绽放,宛如我当初出嫁时的模样。
养蚕已经结成茧,而纺织布料仍在织布机上。新人应该会嘲笑这一切,为何不画娥眉呢?
昨天还在珍惜红颜,今天就害怕衰老的到来。好的媒人离这里并不远,这份怨恨现在该告诉谁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回车:这里指丢弃的车子,意味着被抛弃。
2. 门前:指弃妇家门口。
3. 心更悲:表示心情更加悲痛。
4. 路傍见花发:路边看见花朵盛开。
5. 似妾初嫁时:像是我在新婚的时候看到的一样。
6. 养蚕已成茧:意指勤奋劳作的成果。
7. 织素犹在机:意指还在坚持着旧日的劳作。
8. 新人应笑此:新娶的妻子应该嘲笑我。
9. 何如画蛾眉:意为“为什么不描画漂亮的眉妆呢?”
10. 惜红颜:可惜年轻时的美貌。
11. 畏老迟:害怕变老变丑。
12. 良媒:好媒人,即合适的媒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弃妇的视角描绘了她的悲惨命运。首句“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通过描述弃妇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她内心的哀愁与无奈。接着,诗人用“路傍见花发,似妾初嫁时”的比喻,表达了弃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以及现实中的悲惨境遇。
接下来的诗句“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展示了弃妇辛勤劳作的场景,暗示了她曾为家庭付出的努力。然而,面对新人的嘲笑和青春的消逝,弃妇感到无尽的悲哀。诗人通过“昨日惜红颜,今日畏老迟”的表达,揭示了弃妇逐渐衰老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最后,诗歌以“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结尾,表达了对弃妇不幸命运的同情。在这首诗歌中,刘驾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弃妇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弃妇》是唐代诗人刘驾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被抛弃的妇女,揭示了当时社会婚姻的不公和对女性的压迫。刘驾生活在唐朝晚期,这个时期由于战乱、政治腐败和贫富差距加大等原因,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女性地位低下,生活艰难。因此,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