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史

标题包含
读史
平地见天涯,登高天更远。功名及所望,岐路又满眼。 万金买园林,千金修池馆。他人厌游览,身独恋轩冕。 唯有汉二疏,应觉还家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平原上便能看见远方的天际,登高望远则天空显得更为辽远。追求功名利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却发现自己面临着无数分岔的道路。 投入巨资修建园林,花费大量财富营造池馆。他人可能对这些地方已感到厌倦,但我仍然钟爱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美好的景色。 大概只有汉朝的疏广、疏受两兄弟,能够体会到在晚年回到故乡的感受吧。
去完善
释义
1. 平地:地上;地面。 2.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3. 高:高处,山陵或高地。 4. 岐路:岔道;不同的道路。 5. 万金:形容非常多钱。 6. 园林:种植树木花草的地方。 7. 千金:形容贵重之物。 8. 池馆:池边建筑的房子。 9. 厌:厌倦;满足。 10. 游览:游玩;观赏自然景色。 11. 身独:单独;独自。 12. 轩冕:古代高官的服饰,借指高位显爵。 13. 唯有:只有。 14. 汉二疏:指汉朝两位著名的隐士疏广和疏受。 15. 应觉:觉得应该。 16. 还家:回家;回到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读史》刘驾这首诗描绘了历史长河中功名利禄的浮华与空虚。诗人在面对功名和财富时表现出清醒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反思。 首联“平地见天涯,登高天更远”以开阔的视野揭示了人生的无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平地上就感受到了天涯之遥,即使登高望远,天空依然显得无比遥远。这一意境暗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困惑与无奈。 颔联“功名及所望,岐路又满眼”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尽管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但现实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曲折和迷茫。 颈联“万金买园林,千金修池馆”则揭示了人们对物质的痴迷。许多人愿意用大量的金钱来修建华丽的庭院和池塘,以满足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渴望。 然而,尾联“唯有汉二疏,应觉还家晚”则提醒人们,繁华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像汉代的两位贤人那样超脱世俗纷扰,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安宁。 整体来看,刘驾的这首《读史》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引导人们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启发人们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史》是唐代诗人刘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47年至859年之间,此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严重。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刘驾的人生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早年家境贫寒,历经艰辛才取得功名,却因性格耿直而受到排挤,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样的经历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对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充满了愤懑。 在刘驾生活的那个时代,唐王朝已逐渐走向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历史,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刘驾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对历史的研读,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