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标题包含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刖足岂更长,良工隔千里。故山彭蠡上,归梦向汾水。 低摧神气尽,僮仆心亦耻。未达谁不然,达者心思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功名生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匹马未来期,嘶声尚在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折断脚怎么能再长,好的工匠却相隔千里。思念家乡在彭蠡之上,梦想回到汾水边。 精神不振显得卑微,家里的仆人也感到羞耻。不被理解的人无法通达,达人却能洞察这些。 时间流逝突然已成熟,离开老年还有多久?功名不显耀,死去又如何为鬼? 才看到芳草停歇,马上叹息凉风吹起。孤独的马还未到来,它的嘶鸣声还在耳边回响。
去完善
释义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刘驾 1. 下第:科举考试落榜。 2. 屏居:隐居。 3. 长安:唐朝的首都,今西安一带。 4. 太原:古九州之一,这里指的是山西中部地区。 5. 从事:官职名,主要负责地方的行政事务。 6. 刖足:砍断脚,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 7.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8. 彭蠡:古代长江下游的湖泊,今鄱阳湖。这里指诗人家乡附近的山水。 9. 汾水:流经山西省的主要河流。此处代指诗人的故乡。 10. 低摧:意志消沉,萎靡不振。 11. 僮仆:家中的仆人。 12. 未达:尚未成功的人。 13. 达者:已经取得成功的人。 14. 行年:年龄。 15. 忽已壮:忽然已成年。 16. 去老:衰老。 17. 年更几:还能活几年。 18. 生:在世时。 19. 殁:死亡。 20. 鬼:死去的人。 21. 芳草歇:春天的花草凋谢。 22. 凉风起:秋天到来,天气转凉。 23. 马:这里指自己的前途和希望。 24. 嘶声:马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是唐代诗人刘驾的作品,表达了他科举失利后的无奈与失望。“刖足岂更长”意为遭受挫折并非意味着人生的终结,但找到能发挥自己才华的良工却并不容易。他渴望回归故乡彭蠡(今江西),却又因未能实现抱负而感到羞愧,这种矛盾体现在“归梦向汾水”中。 诗人认为自己已经心力交瘁,甚至连身边的僮仆也为他的境遇感到羞耻。然而,他认为没能达成目标并不意味着失败,那些成功的人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低谷。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对功名的追求越发渺茫,甚至担心自己死后无法留下任何名声。 在感慨时光飞逝的同时,他也担心自己的才能逐渐被埋没。正如“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所描述的那样,他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展现才华的最佳时机,只剩下孤独的自己面对即将来临的秋天。尽管如此,他还是对未来充满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是晚唐著名诗人刘驾在科举落第后,寓居长安期间创作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约作于公元867年前后。 此时正值晚唐时期,政治腐朽,社会动荡,士人功名心切,科举成为他们晋升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僚腐败,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常常落第,人生际遇坎坷。刘驾正是其中之一,他在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后,选择屏居长安,以诗言志。 此段时间内,唐朝国力逐渐衰弱,但文学、艺术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发展。刘驾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其诗歌创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广大民众的疾苦。在寄给太原从事的这首诗中,他抒发了自己的报国之志,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