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净居院

标题包含
题净居院
寺门幽独傍江城,江水清含地气清。 隔岸楼台人醉死,遶堦松竹夏寒生。 路经桥远尘难过,僧占闲多俗不争。 唯有行吟憔悴客,这廻须去濯长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寺庙的门孤独地倚靠在江城的旁边,清澈的江水含有清新的气息。 对岸的楼台里的人们沉醉于酒色之中,围着台阶的松树和竹子带来夏天的清凉。 路过桥梁时路途遥远,尘土飞扬;僧人占据了闲暇的时光,而世俗的人们没有争吵。 只有那些疲惫的行吟诗人,这次需要去清洗他们的长缨(寓意净化心灵)。
去完善
释义
1. 寺门幽独:指净居院的寺门寂静而幽深。 2. 江城:这里指的是江边的城市,即净居院所在的地理位置。 3. 地气清:指地域环境清新宜人。 4. 隔岸楼台:指对岸的建筑物和楼阁。 5. 人醉死:形容人们对酒色的沉迷。 6. 遶堦松竹:环绕在台阶旁的松树和竹子。 7. 夏寒生:虽然时值夏季,但松树和竹子带来阵阵凉意。 8. 路经桥远:路过的一座远处的桥梁。 9. 尘难过:指路途遥远,旅程艰辛。 10. 僧占闲多:指僧人占据了许多闲暇的时光。 11. 俗不争:世俗的人并不与僧人争名夺利。 12. 行吟憔悴客:行走在江湖上并哀伤地吟咏的诗人。 13. 这回须去:这次一定要去。 14. 濯长缨:清洗长缨,比喻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净居院的周边环境及诗人的心境。首句描绘出寺庙门前静谧、远离尘世的特点,紧邻江边的位置使其更显清幽。江水清冽,充满生机,显示出大地之气清新宜人。接着诗人通过“隔岸楼台”和“遶堦松竹”两个场景的对比,突显寺院远离世俗繁华,更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安宁。 诗人接下来以路途遥远、尘土飞扬比喻世俗纷扰,而僧人却能占据闲暇之地,与俗世纷争相隔绝。这里表达了作者向往清净、避世的态度,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庙宇环境的欣赏。在末联中,诗人将自己比喻为疲惫的行人,只有在此处才能得到精神的洗礼,洗涤心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净居院》是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李觏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年间),时值李觏任江西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知军期间。 在宋代,江南地区佛教兴盛,禅宗寺院遍布各地,净居院便是其中之一。李觏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寺院宁静的环境和清幽的氛围,表达了他在繁杂政务之余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此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但在表面繁华的背后,民间矛盾和社会问题依然突出。身为地方官员的李觏关注民生疾苦,主张改革弊政,提倡儒家伦理道德,以期改善民众生活。这种关注现实的态度在他的诗歌中也得到了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