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怀三首 其三

标题包含
寄怀三首 其三
龊龊复龊龊,浅谋同燕雀。 不思明日忧,但取今日乐。 俗儒抱书卷,未去眼中膜。 谁将古人泪,更为今人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琐碎又琐碎,浅薄之谋与燕雀相同。 不考虑明日的忧虑,只贪图今天的欢乐。 庸俗的儒生抱着书卷,却不能去除眼中的遮蔽。 谁能将古人的泪水,再次为今人落下。
去完善
释义
1. "龊龊":拘束、谨慎的意思,这里形容人的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的心态。 2. "浅谋":指考虑问题不够深入、周全的策略。 3. "燕雀":燕子和麻雀,这里用来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4. "明日忧":未来的忧虑。 5. "俗儒":指世俗的读书人,这里带有一些讽刺意味。 6. "眼中膜":指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的弊端。 7. "古人泪":引用古人的悲伤故事或情感表达。 8. "今人落":让现代人也感受到这种悲伤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寄怀三首 其三》是北宋诗人李觏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表达出作者对时事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龊龊复龊龊,浅谋同燕雀”,诗人用“龊龊”一词来形容社会上那些目光短浅、庸俗无知的人,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的后果,犹如燕雀般只知道觅食而不顾周围的危险。 紧接着的“不思明日忧,但取今日乐”,是对这些人生活态度的描绘,他们只贪图眼前的小快乐,不思考明天的忧愁,这种人生观令诗人感到痛心。 接下来的两句“俗儒抱书卷,未去眼中膜”,诗人讽刺了那些抱着书本却无见识的书生,他们的眼睛被世俗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最后两句“谁将古人泪,更为今人落”,诗人感叹道,谁能像古人那样为时代流泪担忧,为现在的人们指明道路呢?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现象的不满以及对未来忧心忡忡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怀三首 其三》是北宋诗人李觏在庆历五年(1045年)创作的一首抒怀诗。此时正值宋仁宗时期,北宋王朝相对繁荣稳定,但社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诗人李觏身处其中,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反映和揭示出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在这个时期,李觏经历了科举失利、家人离世等人生变故,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提出了许多尖锐而深刻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善民生,实现国家富强。然而,他的主张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和采纳,这使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李觏通过描绘山林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他认为,只有改变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弊端,才能实现人们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繁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