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日出吟

标题包含
日出吟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 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 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 羲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初升,鸟儿欢唱,我却因为旅途的疲惫而提不起精神。 总遗憾时间过得太慢,不能尽快实现养家糊口的目标。如果时光蹉跎而过,父母又要增添白发。 光阴啊,你可否理解我内心的忧虑?
去完善
释义
1. 《日出吟》:诗人表达了见到日出时的心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孝道的执着追求。 2. 李觏(gòu):北宋著名学者,一生奔波,努力践行孝道。 3. 羈人:指离家在外、有官职在身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4. 举眸:抬头看。这里形容诗人看到日出时的神情。 5. 长恨年光缓:常年都觉得时间过得慢。这里指诗人对岁月流逝缓慢的忧虑。 6. 禄养:依靠俸禄供养家庭。这里诗人表达了自身对家庭责任的关注。 7. 高堂:代指父母或双亲。这里指诗人的父母。 8. 羲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主宰光明和温暖。这里诗人借羲和表达对时光的感慨和对孝道责任的无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日出吟》,为北宋时期诗人李觏所作。诗歌通过描绘日出的美丽景象及百鸟齐鸣的热闹场景,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其中,"日出百鸟喜,覉人懒举眸"两句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诗人此刻的忧伤心境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诗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实现功名,以孝养父母的心愿。然而现实却是年光缓慢,自己的事业尚未取得成功,这就使得诗人心情愈发沉重。 随后"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担忧,他担心随着岁月流转,父母日益年迈,而自己却无力供养他们。这种忧虑深深地困扰着诗人。 在结尾部分"羲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中,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这里诗人向羲和倾诉心中的无奈。虽然时间由羲和掌管,但自己内心的忧虑却无法得到缓解。整首诗歌通过巧妙地运用自然现象及神话人物,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日出吟》是北宋诗人李觏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觏正值青年时期,他勤奋好学,志在高远,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在那个时代,科举考试制度尚未完善,许多有才华的士子难以脱颖而出,李觏也不例外。他在科考中屡屡受挫,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北宋时期,由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诗歌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物。同时,儒家思想的熏陶使得诗人们普遍关注社会民生,关心国家命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觏以诗言志,通过对日出的描绘,表达了对光明、希望的向往和对黑暗、腐朽的抨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