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答陈殿丞

标题包含
次韵答陈殿丞
不能随薄俗,非是向深山。 自喜道无屈,所嗟心未闲。 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 一字成虚美,通宵只厚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并不想跟着世俗随波逐流, 但也并非一定要避居深山之中。 我为自己懂得大道而不屈感到自豪, 但遗憾的是我的心还没有真正安定下来。 我虽然贫穷却更爱酒乡的豪放, 虽然病重却依然坚持还债写诗。 只要写出一个字就是美妙的诗篇, 就算熬夜也要完成这项使命,无愧于心。
去完善
释义
1. 不能随薄俗:指无法适应世俗的浅薄。“薄俗”即浅薄的风俗习惯或世俗观念。 2. 非是向深山:并非逃避到深山幽谷之中。这里用“深山”代表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 3. 自喜道无屈:为自己能够坚守真理而高兴。"道"在这里指的是道德伦理、人生哲理。 4. 所嗟心未闲:可惜心中的忧虑还没有消散。“嗟”表示叹息,"心未闲"形容心情未能平静。 5. 酒乡贫更入:贫穷的我更加向往美酒之乡。这里的“酒乡”是比喻,用以表达喜爱饮酒的心境。 6. 诗债病犹还:即使生病也不能停下写诗还债。“诗债”是说因作诗酬答而生出的债务关系。 7. 一字成虚美:每个字都蕴含着虚假的美丽。这是对文学创作的一种谦虚态度,强调自己写作时的心态并不纯粹是为了追求美丽辞藻。 8. 通宵只厚颜:整夜难眠,内心深感羞愧。"厚颜"表示羞愧,"通宵"就是整个晚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李觏坚守道义、志在诗词的坚定态度。首联“不能随薄俗,非是向深山”,明确表明了自己不肯迎合世俗、趋炎附势的态度,也暗示了自己并非避世隐逸之人。颔联“自喜道无屈,所嗟心未闲”,诗人以谦逊的姿态表示自己的品行得到了满足,但内心却仍有遗憾未能得到平静和满足。颈联“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揭示了诗人以诗词为伴,即使生活困苦也不放弃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待诗歌创作的认真态度。尾联“一字成虚美,通宵只厚颜”,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诗作好坏的态度,虽然有些许的自嘲,但更多的是对自己坚持创作的信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充分展示了李觏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李觏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在诗歌领域表现尤为突出。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科场失利,甚至曾遭遇政治斗争的波及。这样的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成为一个敢于批判现实的诗人。 这首《次韵答陈殿丞》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此时正是北宋中叶,正值王安石变法前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科举制度弊端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觏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共同面临的问题,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