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孤怀

标题包含
孤怀
智者在不惑,君子贵知几。 彼昏有耳目,无能辨是非。 蜀犬尽鸣吠,羲轮自光辉。 古人不可作,垂涕沾吾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南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 李觏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学问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聪明的人不会迷惑,君子重视预知事物发生的关键点。那些迷迷糊糊的人虽然有眼睛和耳朵,却不能分辨对与错。就像四川的狗只会乱叫,而太阳却依旧散发着光芒。古代的人已无法回到我们的时代,他们的遗憾也只能让我们的衣裳沾满泪水。
去完善
释义
1.不惑:指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形容人到了四十岁能明辨事理,不被外物迷惑。 2.知几:语出《易经·系辞下》“知几其神乎”,意指能预知事物变化的征兆。 3.蜀犬:原指四川地区的狗,这里代指见识短浅的人。 4.羲轮:即太阳,此处借指光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孤怀》,表现了诗人李觏的孤独和忧虑之情。诗中运用了多个象征性的意象,如“智者”、“君子”、“彼昏”、“蜀犬”等,来表达对现实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先,诗人以“智者在不惑,君子贵知几”来表达他的智慧和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这体现了他对自身智慧的自信,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彼昏”的无能和“智者”的智慧,表达出他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愚昧现象的忧虑。诗人认为,那些不能辨别是非的人就如同“蜀犬”一样盲目地狂吠,无法理解真正的道理和价值。 紧接着,诗人又以“羲轮自光辉”这一形象的象征,表达了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尽管现实中存在着许多误解和无知,但他仍然坚信真理的光芒可以穿透黑暗,照亮人们的内心。 最后,诗人感叹“古人不可作,垂涕沾吾衣”,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环境的无奈。他深知自己无力改变现实,只能为社会的昏暗现状感到痛心疾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怀》是宋朝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40年至1050年之间,也就是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李觏作为一位士人,生活在民间,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孤怀》这首诗中,李觏通过描绘自己孤独的心境,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崛起,但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李觏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以敏锐的目光观察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并通过诗歌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批判。 在创作《孤怀》时,李觏可能已经经历了一些人生的挫折,如科举失利、仕途不顺等。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同时,他也看到了那些因社会不公而陷入困境的人们,这使他更加坚定了关注民生、改革社会的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