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贻南康陈处士陶

标题包含
贻南康陈处士陶
白玉堆边蒋迳横,空涵二十四滩声。 老无征战轩辕国,贫有茅茨帝舜城。 丹凤昼飞群木冷,一龙秋卧九江清。 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谭用之,字子才,号文雅,江西南昌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四大才子”之一。 谭用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便以才华横溢而闻名乡里,后来进入太学深造,学识更加渊博。在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话文翻译:在白色的沙滩旁,有一条小路穿过,那里回荡着二十四个滩头的声音。在这个地区,没有战争的硝烟,人们在帝王舜的庇护下生活贫困但平安。白天,凤凰飞舞在树木间,一条巨龙在秋天的江水中静静地休息。不要嘲笑这里的人们不关心世俗事务,他们等待着这片土地恢复到往日的繁荣和平静。
去完善
释义
1. 南康:古地名,今江西赣州; 2. 蒋迳:指湘江; 3. 二十四滩:湘江上游的一段险滩; 4. 轩辕国:黄帝的国土,这里借指中国; 5. 茅茨:茅草屋顶的房屋; 6. 帝舜城:舜帝的都城; 7. 丹凤:凤凰的一种,这里指鸟; 8. 一龙:指龙; 9. 九江:长江的一段; 10. 时人:当代人; 11. 经济:经纶济世,治理国家; 12. 中原:黄河流域的中部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卷:诗人寄情于自然山水之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首联以“白玉堆”、“蒋迳横”构成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而“空涵二十四滩声”则暗示了江水的汹涌激荡。颔联通过“老无征战轩辕国”和“贫有茅茨帝舜城”两个对比强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贫穷的思考。颈联以“丹凤昼飞群木冷”和“一龙秋卧九江清”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借用了凤凰、龙的象征意义,暗含着对国家的忧虑。尾联以“时人莫笑非经济,还待中原致太平”总结全诗,体现了诗人渴望国家富强、百姓安宁的愿望。整首诗感情深沉,语言优美,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贻南康陈处士陶》是唐代诗人谭用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朝晚期,大约在唐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年-887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黄巢起义爆发,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的作者谭用之,生活于晚唐五代时期,一生并未考取功名,以布衣身份游历各地。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化,对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曾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后因战乱而四处漂泊。 在这段时间里,谭用之结识了南康的陈处士陶,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这首诗就是谭用之写给陈处士陶的,表达了他们对世道艰难、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中,谭用之用“雁行相随”来形容他与陈处士陶的情谊,表达出他们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和关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