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素封谁托。空寒潮浪叠,乱山云邈。对倦景,无语消魂,但香断露晞,絮飞风薄。杜宇声中,动多少、客情离索。远阑干伫立,暗记那回,赏遍花药。
依依岁华自若。更低烟暮草,残照孤角。□叹息、故里春光,有幽圃名园,算也闲却。早早归休,渐过了芳条华萼。趁良时,按歌唤舞,旧家院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衣题诗:寒冷的潮水和连绵的浪涛接连而至,杂乱的山间云雾弥漫。面对这疲惫的风景,我感到黯然失神,只能看着花朵凋谢,露水消散,柳絮随风飘散。杜鹃鸟的鸣叫声唤起许多离愁别绪。
独自站在远处,暗暗铭记那次与你在花园赏花的日子。时光依旧,烟雾般的暮色、草地、夕阳余晖和孤独的号角声让人感慨。遥想故乡春天的风光,那些美丽的花园想必已经闲置了。不如尽早回乡休息,不要错过花草绚烂的季节。重回昔日家园,尽情歌舞,享受团聚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 解连环:词牌名,全词100字。
* 素封:指士人隐居生活。
* 空寒:形容江面波涛汹涌,带有寒冷之气。
* 潮浪叠:形容江潮涌动,浪涛叠起。
* 乱山云邈:描绘远山的云雾弥漫景象。
* 倦景:使人厌倦的景物。
* 无语消魂:没有说话来表达内心的忧伤。
* 香断露晞:形容花朵凋谢,露水消失。
* 絮飞风薄:描述柳絮飘散,风力微弱的情境。
* 杜宇声:杜鹃鸟的叫声,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客情离索:离家在外的情感变得疏离寂寞。
* 远阑干伫立:站在远处栏杆旁伫立凝望。
* 那回:那次。
* 花药:花卉和草药。
* 依依岁华自若:岁月从容流逝。
* 低烟暮草:烟雾笼罩下的傍晚草地。
* 残照孤角:夕阳下孤独的城楼。
* 幽圃名园:指宁静优美的园林。
* 算也闲却:算是白白荒废了。
* 芳条华萼:盛开的花朵。
* 良时:美好时光。
* 按歌唤舞: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 旧家院落:古老的庭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词作。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上片写眼前的景象:寒冷的潮水拍打岸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无语消魂”传达出词人对这景致的无奈与惆怅。接着通过描写花朵凋谢、柳絮飘散等现象,暗示季节更替,时光流逝,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惆怅之情。同时,杜鹃鸟的叫声也让人联想到漂泊在外的人们内心的思乡之情。
下片转向回忆:回想故里的春光,那里有美丽的花园,却因为离别而无法享受。感叹岁月匆匆,芳华易逝。作者渴望早点结束这漂泊的生活,回到故乡,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末尾两句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希望有一天能在家中欢歌笑语,度过宁静祥和的日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解连环》是南宋词人方千里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2-13世纪,即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的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
在这样一段特殊时期,方千里作为一位词人,他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灵感都深受这个时代的影响。他亲眼目睹了国家衰败、战乱不断的社会现象,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在他的另一首词作《秋波媚·船泊汉阳渡口》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
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也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家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主张文人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种思想观念对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解连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的乱世之中,词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不公,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