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耕园驿佛桑花

标题包含
耕园驿佛桑花
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醉于人。 可怜万木雕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 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 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襄(998年-1067年),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蔡襄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溪边的亭子在初寒时好像提前进入了早春,冷冽的花儿相依而生,像是在抚慰人的醉意。 真是可惜啊,万木凋敝,只剩下那些繁茂的树枝还在盛开新的生命。 那清艳的花朵沾染了云端的露水,香气随风穿过车辙间的尘土,悠悠的香气能飘散到很远的地方。 这花园的名声不显,不屑于和别的花儿争抢颜色,但它们的鲜艳红霞却独自在远方的野水之滨闪耀。
去完善
释义
1. 溪馆:溪边的旅馆或休息处。这里指诗人旅途中的驿站。 2. 寒花:指秋冬季节开花的植物,如佛桑花等。 3. 相倚:相互依靠。这里指花朵簇拥在一起。 4. 醉于人:使人陶醉。形容花朵的美丽令人陶醉。 5. 万木:众多的树木。这里指其他植物。 6. 雕零:凋零,凋谢。 7. 独见:唯独见到。 8. 繁枝:繁茂的枝条。 9. 烂熳:绚丽多彩的样子。 10. 清艳:清雅艳丽。 11. 云表露:高空中的露水。 12. 幽香:清幽的香气。 13. 辙中尘:车轮辗过的尘土。 14. 名园:著名的花园。 15. 不肯争颜色:不与其他花卉争艳。 16. 的的:鲜明的样子。 17. 夭红:鲜嫩的红色。 18. 野水滨:郊外的水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植物花卉的诗,诗人在观赏田野里的佛桑花(即木槿)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诗人将佛桑花的形象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从初春的寒冷、花木的凋零到夜晚的露水以及清幽的香气,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以“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收尾,使全诗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田园韵味和诗意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耕园驿佛桑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蔡襄所作的一首赞美佛桑花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2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宋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诗歌创作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蔡襄在公元1052年时已经是一位资深的政治家,他历任地方官员,后入朝为相。这一年,他正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出使契丹。作为一位在官场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蔡襄在公务之余热爱文学和艺术,对自然美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旅途中发现了佛桑花的美丽,不禁为之感叹,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描绘佛桑花的诗篇。 北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繁荣,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佛桑花作为一种外来花卉,因其鲜艳的色彩和繁茂的形态受到人们的喜爱。蔡襄在这首诗中通过对佛桑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欣赏,以及宋王朝对外交流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