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垂竿终日坐苔矶,两岸芦花作雪飞。 鱼在深波刚不食,蓑披一片冻云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天坐在长满青苔的石板上钓鱼,河岸两边的芦苇花飘得像雪一样飞舞。 鱼儿在深水中不愿意吃东西,披着一片如冻云般的蓑衣回家。
去完善
释义
1. 垂竿:指放下钓鱼竿,这里指代钓鱼活动。 2.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3. 芦花:芦苇开的花,此处形容两岸芦花像雪一样飞舞在空中。 4. 作:当做,认为。 5. 深波:深水区,即水深的地方。 6. 不食:不吃食物,这里指鱼不咬钩。 7. 蓑披:披着蓑衣。 8. 冻云:寒冷的云,比喻寒冷的天气。
去完善
赏析
《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渔民生活场景。诗中,“垂竿终日坐苔矶”一句,通过描述渔夫在岸边苔藓上垂钓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平静生活的向往。而“两岸芦花作雪飞”一句,则以雪花飞舞的芦花作为背景,为画面增添了一丝萧瑟的美感。 在整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垂竿”、“坐苔矶”、“两岸芦花”和“冻云”等,将渔民的生活情景与大自然的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世界。同时,通过对“鱼在深波刚不食”的描写,诗人传达出渔民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以“蓑披一片冻云归”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渔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是宋代诗人赵友直的一首描绘渔民生活场景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年-1063年),其时正是北宋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赵友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渔民辛勤劳作的生活景象。 赵友直作为宋代著名的文人,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过朝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百态的诗歌作品。这首《渔》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在《渔》中,赵友直通过对渔民捕鱼过程的描述,表达了对渔民勤劳精神的赞美和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同时,他也流露出对北宋时期社会繁荣的欣喜以及对朝廷统治的忧虑。这些情感都深深地反映出赵友直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