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人道芳辰载酒行,予心翻起古今情。
纸钱烧罢归来后,犹有原头杜宇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在美好的时光里一边喝酒一边前行,我的心中却涌起了古今的感慨。烧完纸钱回来以后,耳边依然回响着那源自自然的杜鹃鸟的叫声。
去完善
释义
1. 人道:人们普遍认为。
2. 芳辰: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清明节。
3. 载酒:携带酒水。
4. 予:我。
5. 翻起:引起,唤起。
6. 古今情:指怀念古人的心情。
7. 烧罢:祭祀完毕后。
8. 原头:平原的尽头。
9. 杜宇声:杜鹃鸟的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寒食”为题,抒发了对人道古来伤逝的感慨。首句“人道芳辰载酒行”,暗含了对亡人的祭奠之意,表现了世人对清明节的普遍认识。而第二句“予心翻起古今情”则强调了诗人的个人情感,通过自省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内心的起伏波澜。在祭祀烧纸钱的过程中,诗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哀伤,这表现在了诗歌的最后两句中:“纸钱烧罢归来后,犹有原头杜宇声。”通过描绘祭祀后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无尽的思念和悼念之情。整首诗,从第一句的人道习俗到最后的抚今追昔,体现了一个深思敏感、善于表达情感的作者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是南宋诗人赵友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年-1200年),这是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斗争激烈的一段时期。
赵友直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以才学出众而闻名乡里。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在南宋初年,由于金兵入侵,他携家带口流亡江南,生活颇为艰辛。在漫长的流亡生活中,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家国情怀。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虽然与金国签订了和平协议,但边境局势仍然紧张。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忠良之士受到打压,奸佞之徒得势。在这种背景下,赵友直感受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时局的关切之情。
《寒食》一诗描绘了清明节期间人们扫墓祭祖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描述民间习俗,赵友直也传达出对社会和谐、家庭团圆的向往。在诗中,他通过对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对战乱和苦难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