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庐追亲
万古维乾坤,一生资父母。
乾坤春复春,父母恩难补。
瞻彼林中乌,犹能怀反哺。
矧兹六尺躯,不念劬劳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秋守护天地间,生命依赖是父母。
春夏秋冬交替转,父母的恩情难以偿还。
看那林中的乌鸦,尚且懂得反哺之恩。
更何况我们有思想的身躯,怎能忘记父母的辛勤劳苦。
去完善
释义
万古:永恒不变的事物。
维:保持,维护。
乾坤:天地。
一生:一辈子。
资:依靠,依赖。
瞻:看。
彼:那个。
林中乌:在树林中的乌鸦。
犹:尚且,还。
怀:心怀。
矧:况且,更何况。
兹:这个。
六尺躯:指人的身躯。
不念:不考虑。
劬:辛劳。
去完善
赏析
《墓庐追亲》是宋代诗人赵友直的一首五言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对孝道缺失的痛心疾首。他以天地为喻,强调父母之恩比天地还要伟大,“一生资父母”,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之恩。然后诗人借用了乌鸦反哺的典故,强调了动物的孝心尚且如此,更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反思自己,身为一个成年人却忽视了父母的辛劳和付出,感到羞愧。全诗情感真挚,发人深省,唤起了人们对孝道的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墓庐追亲》是南宋诗人赵友直的一首悼念亲人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2世纪初。
在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赵友直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家乡位于战乱地区,这使他饱受战乱之苦。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努力求学,希望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相互鼓励。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统治者对文人的态度比较宽松,这使得赵友直这样的文人得以在文学领域有所发挥。此外,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比较注重孝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赵友直的诗风。他在《墓庐追亲》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孝道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