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眠牛冈偶赋
满路尘嚣不耐愁,眠牛冈上自清秋。
霜高木叶流丹冷,宜为黄花一举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遍地纷扰惹人烦,我且独自在眠牛岗上享受这清爽的秋天。看那冷霜覆盖下的红叶翩翩起舞,我们该举杯向那些金黄的花朵致敬。
去完善
释义
1. 满路尘嚣不耐愁:这句诗的意思是路上的尘土和喧嚣使我感到烦恼。"尘嚣"在这里指路上的尘土和人群的喧嚣声。
2. 眠牛冈上自清秋:这句诗意味着我在眠牛冈上独自度过这个清冷的秋天。"眠牛冈"是诗中的地名;"清秋"即凉爽的秋天。
3. 霜高木叶流丹冷:这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霜降时节,红色的枫叶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霜高"表示霜降的时候;"木叶"指树木的叶子,这里特指红色的枫叶;"流丹冷"形容枫叶的颜色给人带来的寒冷感觉。
4. 宜为黄花一举瓯:最后一句诗人指出在这个时候应该喝酒赏菊。"宜为"意为应该做的事情;"黄花"指的是菊花;"一举瓯"表示喝一杯酒。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满路尘嚣不耐愁”表达了世俗烦恼对生活的影响,但却能在“眠牛冈上自清秋”的环境中寻找到宁静与超脱。在“霜高木叶流丹冷,宜为黄花一举瓯”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美丽,体会到自然环境的冷暖变化。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充满了哲理和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晚登眠牛冈偶赋》是南宋诗人赵友直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89年至1211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赵友直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时代。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北方中原地区被金国占领,战争不断。此外,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赵友直时刻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他的一生经历了宋金对峙、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时期,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赵友直通过描绘秋天黄昏时的眠牛冈景色,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眠牛冈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附近的富春江畔,是当时著名的旅游胜地。诗人在这里登高望远,看到秋天的美景,联想到国家的山河破碎和人民的生活困苦,不禁心生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