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兰
晓来一雨忽初收,九畹分香绕碧流。
裛露灵苗凝浅翠,迎风素质拂轻柔。
自甘深谷同巢许,不羡巍阶并管周。
物类尚知羞媚世,污名秽节岂吾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突然下了一场雨后收起了雨水,香草的香气在绿水边飘散。
露水晶莹地挂在草叶上,随风轻轻摆动。
我宁愿在山谷深处与巢父、许由相伴,也不羡慕身居高位的管仲、周公。
世间万物尚且知道要躲避尘世的诱惑,我们这些有污名的人怎能和他们相比呢?
去完善
释义
1. 晓来:天刚亮的时候。
2. 一雨:一阵细雨。
3. 忽初收:突然停止。
4. 九畹:指水仙花。这里用典,屈原《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5. 分香:散发香气。
6. 裛露:沾带露水。
7. 灵苗:指兰花。
8. 浅翠:指淡绿色的叶子。
9. 素质:本来的品质。
10. 拂轻柔:轻轻拂动。
11. 深谷:深山幽谷。
12. 巢许: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的典范。
13. 不羡:不羡慕。
14. 巍阶:高高的台阶,这里比喻高位。
15. 管周:春秋时期的大夫管仲和周文王的大臣周召公。
16. 羞媚世:害羞地迎合世人。
17. 污名:玷污名誉。
18. 秽节:败坏气节。
19. 吾俦:我辈,我同类。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晓来一雨”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清新景象。接下来通过描绘兰花的香气和形象——“九畹分香”、“裛露灵苗”、“迎风素质”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兰花的芳雅与高洁气质。在对比中,作者表达了对兰花自愿生长在幽深山谷而不羡慕荣华富贵的赞美,这种情操使它与其他人为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末尾,诗人感慨道:“物类尚知羞媚世,污名秽节岂吾俦。”意思是说,连植物都有自己的尊严和羞耻感,那些道德败坏之人又怎么能与我相提并论呢?整首诗旨在赞美兰花的品性高洁、淡泊名利,同时又对那些虚荣之徒表示出深深的鄙视和谴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兰》是南宋诗人赵友直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50年至1260年之间,也就是南宋后期。在这段时间里,赵友直以福建提举茶马、敷文阁学士的身份出任官员,对国家的政治、军事形势有着深刻的了解。
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方领土丧失,政权偏安江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友直深感国家兴亡的危机和责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作品,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这首《咏兰》,通过赞美兰花的品质和形象,暗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寄托。
赵友直生活在南宋后期,这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吟咏兰花,以此来表达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赵友直也不例外,他在诗中将兰花比作君子,表现出他对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的崇敬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