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踏破芒鞋力已疲,朝还砺斧采薪儿。 云深迷却山头路,戴笠回来雨湿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艰难的行走让我的草鞋都破损了,身体疲惫不堪。早晨起来,我继续磨砺斧头去砍柴。云雾遮住了山头的道路,让人迷失方向,戴上斗笠回来,雨水湿透了我的衣服。
去完善
释义
1. 樵:砍柴的人;打柴 2. 芒鞋:草鞋,多用稻草编制而成,指代鞋子或行走。 3. 力已疲:体力已经疲惫,指劳动后的疲劳状态。 4. 朝还:早晨回家,这里“朝”是“朝发夕至”的省略形式,指的是从早到晚的时间过程。 5. 砺斧:磨利的斧头,用于砍伐木柴的工具。 6. 采薪:砍柴,获取生活所需的燃料。 7. 云深:云雾弥漫,形容山中雾气浓重的景象。 8. 迷却:迷失方向,无法找到原来的道路。 9. 山头路:山上的小路,这里用来形容崎岖不平的山间道路。 10. 戴笠:带着斗笠,这里指从事劳动时的穿戴形象。 11. 雨湿衣: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形容在山中遭遇降雨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首句“踏破芒鞋力已疲”描述了劳动者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尽管筋疲力尽,但仍然坚持回家,显示出劳动人民的坚韧与毅力。次句“朝还砺斧采薪儿”则描绘出劳动者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勤劳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云深迷却山头路,戴笠回来雨湿衣”,通过描写山间浓雾和阴雨天气,表达了劳动环境的艰辛。在恶劣的天气下,劳动者依然冒着风雨劳作,不禁令人感叹他们的坚韧和顽强。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描绘了劳动者的艰辛生活和顽强精神,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樵》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赵友直所作。创作于公元1279年左右,时值南宋末年,正值金兵入侵中原之时,南宋抗金斗争已进入后期阶段。赵友直的家乡正是金兵侵犯的重灾区。在战争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在观察自然、体察民生的过程中创作了这首《樵》诗。 在创作时期,赵友直作为一位文人志士,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感忧虑。他见证了战火纷飞的悲惨景象,体悟到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在这首诗中,他以樵夫为象征,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值民族矛盾尖锐之际。金兵入侵给中原百姓带来极大的苦难,战乱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家园破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友直以诗歌为武器,用文字表达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