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杨日新出郊寻桂乃有送者

标题包含
次韵杨日新出郊寻桂乃有送者
月窟移来几换星,幽人何处得繁英。行寻十里不知远,归傍一窗相对清。未与□兄较标格,且邀松友定交情。岁寒正尔团霜露,尚有苍苍照眼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亮的阴影慢慢移动,星辰不断变换,那个清幽的人在何处找到了繁华的花朵呢?我沿着小路走了十里,却感觉不到距离的遥远,回到了我的小窗前,静谧又明亮。我没有和诗兄一较高下,只想邀请松树成为我的朋友,一起安定我们的友情。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聚在一起,享受霜露带来的乐趣,还有那苍翠的绿色让人眼前一亮。
去完善
释义
月窟:这里指月亮。古人认为月宫是嫦娥和玉兔居住的地方,所以称月为“月窟”。 幽人:原指隐居不仕的人,这里借指诗人和他的朋友。 繁英:繁茂的花。这里指桂花。 未与□兄较标格:这句中的“□”表示缺失的字。全句意为诗人并没有与其他兄弟比较品格高低。 松友:即松树,这里比喻诗人的友人。 团霜露:这句意思是聚集在寒冷的霜露中。 苍苍:青色或深绿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次韵”表示这是按照他人诗词的韵脚和韵律进行唱和的作品。作者程洵在这首诗中以寻桂为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首联“月窟移来几换星,幽人何处得繁英”中,诗人运用“月窟”这一神秘意象,将桂花的来历渲染得充满神奇色彩,同时又以“幽人”的自比,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颔联“行寻十里不知远,归傍一窗相对清”是对诗人寻觅桂花的过程和心情的写照。虽然路途遥远,但诗人沉浸其中,乐在其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同时,“一窗相对清”则揭示了诗人在找到桂花后的欣喜与宁静。 颈联“未与□兄较标格,且邀松友定交情”中的“□兄”原指杨日新,这里则以松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虽然没有直接与友人比较品格,但通过与松树这一具有坚韧品质的意象结交,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尾联“岁寒正尔团霜露,尚有苍苍照眼明”则是诗人对桂花不畏严寒、坚忍不拔的品质的赞美。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桂花依然盛开,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这种品质,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也是诗人送给友人的鼓励和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桂花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洁的品性。在诗人笔下,桂花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了坚韧不屈、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杨日新出郊寻桂乃有送者》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作品。它诞生于12世纪初,即公元1146年左右,这正是南宋初期的一个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时期。作者程洵,字允夫,徽州绩溪人,世居桐乡,北宋末年中进士,南宋时曾任鄂州通判。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富有哲理。 在这段时间里,宋金战争持续不断,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同时,政治腐败严重,权臣当道,百姓疾苦无法得到解决。作为一位关心国事的士人,程洵对此深感痛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篇来表达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关切。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程洵对于杨日新出郊寻桂的描述,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业生产的滞后。同时,通过“乃有送者”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生活困苦,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支持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反映出了南宋初年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同时也展现出了作者程洵对时代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众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