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崇安道中

标题包含
崇安道中
田如累级登高堂,石如金华卧群羊。 上梅下梅山路恶,大将小将溪流长。 振衣欲度分水岭,回首尚忆杨家庄。 折花恨不逢驿使,为寄一枝还紫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田野如同层层台阶通往高堂,岩石则像点缀着金色花纹的羊群。上山的路崎岖险峻,山脚下梅花盛开;小溪潺潺流淌,带领大将军和小兵们向前。整理衣襟准备跨越分水岭,回头还能想起杨家山庄。可惜没有遇到邮递员,无法折花寄给远方的朋友,让他知道这美丽的紫阳风光。
去完善
释义
1. 崇安:古县名,位于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 2. 田如累级登高堂:形容田地层层叠叠,像登上高堂的台阶。累级,重叠的台阶;高堂,高大的厅堂。 3. 石如金华卧群羊:形容石头形状奇特,如同金华山上的群羊。金华,即金华山,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部;卧群羊,比喻石头的形状。 4. 上梅下梅:指上梅、下梅两地,都在崇安县境内。 5. 山路恶:形容山路险峻。恶,恶劣,这里指山路陡峭难行。 6. 大将小将:指大将军和小将军,这里泛指溪流的支流。 7. 溪流长:形容溪流源远流长。 8. 振衣欲度分水岭:形容整理衣服准备渡过分水岭。振衣,抖落衣服上的灰尘;度,度过;分水岭,分隔不同水系的山岭。 9. 回首尚忆杨家庄:回头还想起杨家庄的美景。回首,回头看;尚忆,仍然记得;杨家庄,指崇安县境内的一个村庄。 10. 折花恨不逢驿使:遗憾没有遇到邮递员,无法把花寄出去。折花,摘花;恨,遗憾;不逢,没遇到;驿使,古代传递文书的邮递员。 11. 为寄一枝还紫阳:希望能把这一枝花寄回紫阳。为寄,寄出;一枝,一朵花;还,回到;紫阳,即紫阳洞,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讲学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程洵在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地区)沿途的风景与感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一幅山水画卷:梯田层层叠叠如同登上高堂的台阶;山坡上的石头形状奇特,犹如金华岩上的群羊休憩。上梅、下梅两地之间的山路险峻,而山间的小溪又仿佛是勇敢的将士们,奔流不息。诗人在诗中还表达了自己想要翻越分水岭的愿望,以及回望来时路的情感。最后,由于没有遇到邮递员,诗人未能将采到的花儿寄回家乡,表达了遗憾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生动,令人陶醉于诗中的美好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崇安道中》是南宋诗人程洵在行旅之中创作的抒情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正值南宋初期,南宋与金朝的战争结束,国内相对平静的时期。 程洵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早年他立志从戎,投入抗金斗争,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转而从文,游历四方,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往返于江西、福建等地,此诗就是他在途中所作。 当时南宋政权偏安一隅,虽无外患侵扰,但内部矛盾重重,民生疾苦颇多。程洵作为一名文人,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他的诗歌多反映民间疾苦,关注社会现实。在《崇安道中》这首诗中,他以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为背景,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百姓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