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岩用前韵
侧看初成峰,横看复成岭。
何年古仙人,飞步缓绝顶。
至今两髻丫,缥缈烟霞冷。
安步蹑荒遐,长啸清夜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侧面看去,刚刚形成的高峰;横着看,又变成层叠的山岭。不知在哪个遥远的年代,一位古仙人脚步轻盈地登上了这险峻的顶峰。而今只有那两座小山峰,宛如仙女的发髻般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中透出丝丝寒意。在这荒凉的遥远之地,我漫步其间,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享受这宁静的夜晚。
去完善
释义
侧看初成峰,横看复成岭:侧看是唐代杜甫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句演变而来,这里描述的是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庐山在李白笔下“庐山谣”以天下奇秀来形容,李白的诗已明示读者所见的并非一座山,而是两座。
何年古仙人,飞步缓绝顶:意思是不知道多少年前有个古代的神仙人从这里经过,爬上了山顶。其中飞步表示轻快地行走, 缓绝顶则形容缓慢但坚定地走向顶峰。
至今两髻丫,缥缈烟霞冷:描述的应该是庐山的两个最高峰汉阳峰和九江峰,古人常常将山峰比喻为仙女的头发或者裙摆,这里则将其描绘成两个发髻,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烟霞冷则是表现山间清晨的清凉感觉。
安步蹑荒遐,长啸清夜永:意思是在这样的山中慢慢散步,因为遥远而显得荒凉的地方似乎都可以到达。然后夜深人静时发出长长的呼啸声,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悠远之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程洵在游览丫头岩时所作。诗的前两句“侧看初成峰,横看复成岭”描绘了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丫头岩的景象,突出了其独特的山势特点。接下来的“何年古仙人,飞步缓绝顶”则通过想象古代仙人曾在山顶漫步的情景,为这首诗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两句“至今两髻丫,缥缈烟霞冷”则再次描绘了丫头岩的景色,将山峰比喻为古代妇女的发髻,形象生动。最后两句“安步蹑荒遐,长啸清夜永”则是诗人抒发自己在此地的悠然心情,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丫头岩用前韵》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在这个时期,程洵因为科举失利而选择归隐山林,过着清贫的读书生活。他的诗作往往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选择了避世隐居的生活,以求心灵的宁静。程洵作为其中之一,他以敏锐的目光观察自然界的变化,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这首诗中,程洵以丫头岩为对象,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岩石的形态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他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岩石以生命和感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场景之中。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也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