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中书事 其二

标题包含
雨中书事 其二
经邱久已罢巾车,寄傲南窗意自舒。 一炷妙香清万虑,芭蕉叶上雨疎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悠闲地停止驾车,寄寓傲骨之情在南窗之下感觉自然舒畅。燃起一炷奇妙的香氛驱散了所有的忧虑,窗外芭蕉叶上的细雨渐渐稀疏。
去完善
释义
1. "经邱久已罢巾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已很长时间没有去游览山水了。其中"经邱"指的是经过山丘,这里代指游览山川;"巾车"是指古人乘坐的简易小车。整句话的意思是,很久没有去游玩了,放下了手中的简易小车。 2. "寄傲南窗意自舒":诗人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寄托在朝南的窗户边,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其中"寄傲"表示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处;"南窗"指的是朝南的窗户。 3. "一炷妙香清万虑":诗人点燃了一炷奇特的香,使得心中的忧虑都消散了。其中"妙香"指的是特殊的香气;"清万虑"意思是清除所有的心思。 4. "芭蕉叶上雨疎疎":最后一句描绘出雨中芭蕉的景象。其中"芭蕉"是一种植物,"雨疎疎"形容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季悠闲自得的心境。首句“经邱久已罢巾车”,诗人以退隐山林的形象出现,表达了其远离世俗纷扰、身心愉悦的心情。接着的“寄傲南窗意自舒”则进一步凸显出诗人隐居生活的安逸与畅快。 紧接着,诗人通过“一炷妙香清万虑”和“芭蕉叶上雨疎疎”的描写来展现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谐。一炷香使思绪变得清新明快,而窗外疏落的雨滴则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让诗人能够更加沉浸在这种恬静的生活中。整首诗体现了诗人从内心到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展现了他的逸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书事》是南宋著名诗人程洵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程洵虽已年迈,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时常关注社会动态。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政治腐朽,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尖锐。面对这样的时局,程洵深感忧虑,他借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此外,程洵在庆元年间的生活也相对清苦。他在杭州度过了一段时间,由于生活拮据,甚至不得不靠卖字画来维持生计。然而,尽管生活艰难,程洵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他常常在闲暇之余,以写诗作为消遣,抒发内心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