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察道中
偶作郊原十里行,萧萧入袂晚风清。
夕阳疎树无佳处,只有残鸦自在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尔到城郊外去漫步十里的路程,傍晚的清风吹拂着衣袖带来丝丝凉意。夕阳下的稀疏树林并没有特别的美景,只有归巢的乌鸦在自由自在地啼鸣。
去完善
释义
《兆察道中》: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兆察途中所见的风景。
1. 偶作郊原十里行:诗人偶然选择一条远郊十里的道路行走。
2. 萧萧入袂晚风清:傍晚时分,诗人在风中行走,风吹过衣袖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3. 夕阳疎树无佳处:夕阳西下,稀疏的树木并没有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景色。
4. 只有残鸦自在鸣:只见孤单的乌鸦自由自在地叫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心情的诗。诗人选择傍晚时分,漫步在郊外田间小路上,感受到晚风萧瑟的清凉。虽然天色渐暗,但诗人并未感受到忧郁和沉闷,反而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诗中提到的“夕阳”、“疏树”、“残鸦”等元素均体现出荒凉、孤寂的氛围,但却让诗人感到自由与舒适,正如“自在鸣”所传达的那样。这种情感上的反差与冲突,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兆察道中》是宋代诗人程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程中欣赏到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60年左右,此时正处于宋朝末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却迎来了高峰,许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在诗人的人生际遇方面,程洵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成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终在六十多岁时考中了进士。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在时代背景方面,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高度繁荣使这个时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这个时代的繁荣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文人墨客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