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华家埠
江涵寒月明,人掩孤篷卧。
萧萧木末风,惊我幽梦破。
心闲万念寂,枕稳千波妥。
时闻掠水声,知有鱼舠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月光如水清凉,人在孤舟上静卧。
梢头的风声簌簌响起,惊扰了宁静的梦乡。
心灵恬静思绪沉静,睡枕安稳波浪轻缓。
不时听到水面上的声音,知道有船只在悄然经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程洵:南宋诗人,字允夫,号克庵居士,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
2. 华家埠:地点名称,位于古代徽州地区,可能是现在安徽省黄山市一带的一处渡口或码头。
3. 江涵寒月明:涵,包含;寒月,指月光微弱寒冷的夜晚。这句意思是江水倒映着微弱的月光。
4. 萧萧木末风:萧萧,风声;木末,树梢。这句意思是在树梢间刮起的风声。
5. 心闲万念寂:心闲,心情宁静;万念寂,杂念消除。这句意思是心情宁静,杂念消除。
6. 枕稳千波妥:枕稳,枕头安稳;千波妥,指波涛平息。这句意思是枕头安稳,水面平静。
7. 鱼舠:一种小型的渔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间停泊在华家埠的情景。诗中的“江涵寒月明”表现了夜晚江面的宁静与凄冷,而“人掩孤篷卧”则传达了诗人独处一隅的心境。接下来的“萧萧木末风,惊我幽梦破”形象地描绘了风声吹散梦境的场景,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感。而后两句“心闲万念寂,枕稳千波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平静、不为世事所动的态度。最后一句“时闻掠水声,知有鱼舠过”以生动的细节收尾,使得整首诗更加饱满和真实。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深沉内敛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泊华家埠》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程洵是南宋时期的学者和官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取得更高的地位。在这段时间里,程洵游历了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诗篇。
《夜泊华家埠》就是他在一次旅行中创作的。当时的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程洵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感慨。然而,他没有选择消极避世,而是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