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愚溪登愚亭拜柳子厚像
我从耒阳来,已拜杜陵墓。
今行湘水湄,复识愚溪路。
兹游岂无益,登览屡吊古。
明日理扁舟,又向浯溪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来自耒阳,已经拜祭了杜陵墓。今天在湘江边漫步,又重新认识了愚溪的路。这次旅行难道没有益处吗?登高望远,多次悼念古人。明天我将整理小船,再次前往浯溪。
去完善
释义
1. 耒阳:湖南耒阳市。
2. 杜陵:陕西西安东南的杜陵原,是唐杜甫的墓葬所在。
3. 湘水:湖南省境内的湘江。
4. 愚溪:又称冉溪,在湖南省永州市境内,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在此居住并自号“愚溪”而得名。
5. 登览:登高望远,这里指游览。
6. 吊古:凭吊古代的人和事。
7. 扁舟:小船。
8. 浯溪:又称吾溪,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与愚溪相近,柳宗元的《浯溪铭》即作于此。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拜访和凭吊诗人柳子厚的诗。作者程洵从湖南耒阳县出发,已经拜祭了杜甫的墓地,如今在湘水边,又来到了愚溪,了解到了柳子厚的生平和故事。在这次旅行中,他多次凭吊古人,希望能从他们的精神和智慧中获得启示。明天,他将乘船离开愚溪,前往另一个地方——浯溪。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旅程和对历史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过愚溪登愚亭拜柳子厚像》是宋代诗人程洵在游览愚溪时创作的。诗中提到了“柳子厚”,即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773-819),他曾在永州担任刺史,并将愚溪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之地。
公元1146年,程洵踏上了探访愚溪的旅程。他在那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一些坎坷,宦途浮沉不定,所以当他来到柳子厚的遗迹前时,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拜谒了柳子厚的雕像,并写下了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柳子厚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与此同时,公元1146年正值南宋孝宗时期,国家内部局势相对稳定,但在北方边境仍面临着金国的压力。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程洵作为一名文人,希望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古代文人的遗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