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浯溪用张宛邱韵

标题包含
游浯溪用张宛邱韵
六合尘昏谁汛扫,秦王功业成横草。后裔居安不虑危,欲向温柔乡里老。渔阳金鼓动地来,羯胡本非刘石才。若为二十四郡守,如振槁叶弹浮埃。皇天悔祸见星纪,太白入月胡当死。英英李郭为时生,济世何须识丁字。祅灾已去瑞庆来,何人大笔书丹崖。南□犹自颂声作,中天想见氛祲开。遗文三复堪悲慨,兴废浑如目前在。咄哉误国高将军,犹叹两京作斤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尘世纷扰谁能一扫而空,秦始皇的伟业如同踩在杂草上一般容易完成。后代安居乐业而不考虑危难,只想在温柔乡中度过余生。然而战火席卷而来,外敌并非弱旅。如果能够担任地方长官,就有能力一振江山,如挥动枯叶驱逐尘埃一般轻松。苍天有眼,看到战乱的轨迹,胡人该是灭亡之时。英雄豪杰应运而生,拯救世界不需要什么文化知识。灾难过去,祥瑞降临,谁用大笔书写盛世华章?南方地区还在歌颂,中天的阴霾即将消散。再三回味这些诗,令人感叹万千,国家兴衰仿佛就在眼前。哎,那个误国的高将军,还在感叹两京被毁之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六合:即天下。 2. 尘昏:指战乱。 3. 汛扫:冲刷扫除。 4. 秦王:此处指秦始皇。 5. 横草:指轻易的事。 6. 后裔:指秦朝灭亡后的汉朝。 7. 温柔乡:代指荣华富贵的地方。 8. 渔阳:古县名,今北京一带。 9. 金鼓:指战鼓。 10. 羯胡:此处指匈奴。 11. 刘石才:形容人才能出众。 12. 二十四郡:指当时的州县官员。 13. 振槁叶:比喻轻松地处理问题。 14. 弹浮埃:扫除困难。 15. 皇天悔祸:意指灾难过去,吉祥降临。 16. 星纪:指十二星次之一。 17. 太白入月:古人认为这是一种战争将起的预兆。 18. 李郭:指唐朝名将李光弼和郭子仪。 19. 济世:拯救国家。 20. 识丁字:认识字的人。 21. 祅灾:指战火。 22. 瑞庆:祥瑞的征兆。 23. 南□:不详,疑为缺字或传抄错误。 24. 中天:天空中央。 25. 氛祲:指天地间混沌之气。 26. 三复:多次阅读。 27. 兴废:指朝代的兴衰。 28. 误国:指败坏国家的奸臣。 29. 高将军:不详,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上著名的将领。 30. 两京:指长安和洛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历史的诗,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于国家兴亡的忧虑和感慨。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就描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六合尘昏谁汛扫”,意为天下昏暗,没有人能够清扫污垢,暗示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接着,诗人通过“秦王功业成横草”和“后裔居安不虑危,欲向温柔乡里老”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认为人民生活安逸却忘记了危险,过于沉迷于安逸的生活。 然后,诗人描述了战争的到来:“渔阳金鼓动地来,羯胡本非刘石才”,表明外敌入侵,而人们并没有做好防御的准备。接下来,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期望:“若为二十四郡守,如振槁叶弹浮埃”,希望有才能的人能够保卫国家,清理社会上的污浊。 在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痛苦之后,诗人描绘了希望的到来:“皇天悔祸见星纪,太白入月胡当死”,意味着上天看到了人们的苦难,给予了希望。紧接着,诗人赞美了英雄的出现:“英英李郭为时生,济世何须识丁字”,表示在这样的时刻,英雄们挺身而出,拯救国家和人民,而不需要依赖知识分子的力量。 最后,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遗文三复堪悲慨,兴废浑如目前在。咄哉误国高将军,犹叹两京作斤卖。”诗人告诫人们要警惕历史的教训,不要因为眼前的繁荣而忘记过去的苦难。同时,诗人也批判了那些误国的将领,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浯溪用张宛邱韵》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8年,即南宋孝宗淳熙五年。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和谈破裂,战争频繁,边境局势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寄情于山水,以排解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程洵,字允夫,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入仕为官,历任州县官员。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在南宋朝廷腐败、国力衰弱的背景下,程洵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他曾上疏谏诤,直言不讳地指出朝廷的弊端,但并未受到重视。 这一年,程洵来到浯溪,这里是唐代大诗人元结的故居。元结曾在此地隐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程洵在此地感受到元结的诗韵,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游浯溪用张宛邱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