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羽许见过雨不果
结庐在溪上,触目皆可娱。
嗟予亦何为,悠悠事征途。
乡闾驾言归,计日抵旧庐。
春风百花老,遶屋桑柘疎。
念无肯来人,门庭日荒芜。
之子独有期,犹以雨意拘。
人生感离合,恶怀固难舒。
寄言我怀人,念我当焉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建立房屋在小溪旁,满眼都是令人愉快的风景。
可惜我也不能停留,还得继续走在漫长的征途上。
想回到我的故乡,算着日子就能回到那老房子了。
春天到了,百花齐放,围绕着房屋的桑树和柘树却显得有些稀疏。
想念那些不肯来的故人,我的门前庭后日渐荒凉。
他虽然有约,但还是因为下雨而受阻。
人生的悲欢离合让人感慨,内心的烦闷难以舒解。
告诉他我心中思念的人,想想我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去完善
释义
《伯羽许见过雨不果》注释:
1. 伯羽:程洵的朋友。
2. 过见:拜访见面。
3. 雨不果:因下雨未能实现约定。
4. 结庐:建立房屋。
5. 溪上:靠近溪水的地方。
6. 触目:看见的景物。
7. 可娱:使人感到快乐。
8. 嗟予:叹惜自己。
9. 悠悠:漫长的时间。
10. 事征途:从事长途旅行。
11. 乡闾:故乡。
12. 驾言归:驾车回故乡。
13. 计日:计算日期。
14. 抵旧庐:到达旧居。
15. 百花老:各种花儿凋谢。
16. 遶屋:围绕房屋的树木。
17. 桑柘:桑树和柘树。
18. 疏:稀疏。
19. 肯来人:愿意来的人。
20. 门庭:门前空地。
21. 日荒芜:日益荒废。
22. 犹以:仍然因为。
23. 雨意拘:被下雨的事困扰。
24. 人生感离合:感慨人生的分离与团聚。
25. 恶怀:不良的心情。
26. 固难舒:难以释怀。
27. 寄言:寄语,寄托话语。
28. 我怀人:我所思念的人。
29. 念我:想念我。
30. 当焉如:应该如何面对。
去完善
赏析
《伯羽许见过雨不果》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朋友的期待之情。
首联“结庐在溪上,触目皆可娱”,描述了诗人在溪边建造的房屋,周围的美景让诗人赏心悦目。这两句诗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
颔联“嗟予亦何为,悠悠事征途”,诗人感叹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故乡,踏上漫长的征途。这一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乡闾驾言归,计日抵旧庐”,诗人想象着自己回到家乡的日子,与家乡的亲朋好友团聚。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期待。
尾联“寄言我怀人,念我当焉如”,诗人希望他的朋友能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是多么的无奈。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伯羽许见过雨不果》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其时中国正处于金朝灭亡、元朝崛起的动荡时期。在这一年里,作者程洵由于战乱和动荡的社会环境,失去了在临安(今杭州)的官职,流寓到了江西的玉山。
在与世隔绝的山林间,程洵关注自然、融入生活,写下许多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诗歌。这首诗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相聚的热切期待,以及对于雨中失约的惋惜之情。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际遇,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