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黄瓜岭
十年来往黄瓜路,冒日冲风凌雨雾。
今朝短策又披云,一笑成诗复凄楚。
我行对镜并浮鳙,欲攀星斗摩苍穹。
黄瓜虽小亦其亚,领略鳞鳞千万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年往返在黄瓜路,顶着烈日、迎着风雨、穿越云雾。今天再次挥动短策破云而出,笑一笑就成就了这首诗,也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凉。我在路上面对着镜子,好像和浮鳙鱼一起游弋,想要攀上星辰,触碰苍穹。黄瓜虽然渺小,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感受到那鳞次栉比的山峰,千万重。
去完善
释义
1. 程洵:字允夫,号克庵,徽州绩溪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5年)。著有《克庵集》等。
2. 黄瓜岭:位于广东增城境内,为明清时期南粤古驿道的重要驿站。
3. 十年:指作者游历黄瓜岭的次数或时间跨度。
4. 往来:指频繁来往,多次探访。
5. 冒日:顶着太阳。冒,顶着。日,太阳。
6. 冲风:迎着风。冲,迎向。
7. 凌雨雾:形容走在雨雪交加的雾气中。凌,跨过。
8. 今朝:今日,现在。
9. 短策:马鞭,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10. 披云:拨开云雾。披,分开。
11. 一笑:形容心情愉悦。
12. 成诗:创作诗歌。
13. 凄楚:悲伤,痛苦。
14. 我行:我在行走。
15. 对镜:对着镜子。
16. 并浮鳙:比喻自己如浮云般漂浮不定。
17. 欲攀星斗:想要登上星空。
18. 摩苍穹:触摸到天空。
19. 其亚:指的是“第二大”的意思。
20. 领略:欣赏,感受。
21. 鳞鳞:形容山峦起伏,层峦叠嶂的样子。
22. 千万峰:泛指数量众多的山峰。
去完善
赏析
《度黄瓜岭》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描写登临山岭、感受自然的诗篇。诗人用朴实的笔触描绘了他在黄瓜岭上的所见所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联“十年来往黄瓜路,冒日冲风凌雨雾”描述了诗人十年间频繁往来于黄瓜岭的情景。在这过程中,他经历了太阳、狂风、细雨等天气,表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颔联“今朝短策又披云,一笑成诗复凄楚”则描绘了诗人再次登上黄瓜岭时的喜悦与哀愁。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诗歌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
颈联“我行对镜并浮鳙,欲攀星斗摩苍穹”表现了诗人在攀登黄瓜岭时的壮志凌云。他将自己和身边的景物比作镜子和水中的鱼,表达了他想要征服自然、触摸天际的决心。
尾联“黄瓜虽小亦其亚,领略鳞鳞千万峰”揭示了黄瓜岭虽然小巧玲珑,但也能让诗人领略到山水风光的壮丽。这种领略美景的喜悦使得诗人一扫之前的悲伤,心情变得愉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度黄瓜岭》是宋代诗人程洵创作的一首描绘行旅生活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纷纷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诗人程洵正值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当时正在参加科举考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官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科举道路充满艰辛,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程洵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他并未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是一个民族交融、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个时期,士人阶层受到重视,文学创作得到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北方地区游牧民族的侵扰也给北宋政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度黄瓜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