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写真方处士

标题包含
赠写真方处士
世久无绝艺,斯人妙丹青。 时将好东绢,貌彼神与形。 悠然意象会,转转毛骨生。 或濯若春柳,或清如壶冰。 或耸千丈壑,或森武库兵。 妍媸有真鉴,抑扬无遁情。 楚相欲谈笑,中郎存典刑。 斯人胸次奇,不以艺自名。 逍遥万物闲,非俗仍非僧。 游戏于笔端,遂尔造其精。 殊非学可致,要是天与能。 待诏集金马,功臣图景灵。 渠当自致此,胡为老沈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世间已很久没有如此高超的艺术技艺,这位人物擅长绘画。每当选好上等的画布,他就能描绘出神形兼具的形象。他的作品画面悠闲,笔触生动,给人一种生命力盎然的感觉。画中有的柔美如同春天的垂柳,有的清澈仿佛壶中的寒冰;有的巍峨如同万丈深壑,有的森严如同武器库中的兵器。画作的美丑自有公论,跌宕起伏的情感表达不流于表面。楚国宰相欣赏他的画聊以谈笑,东汉王充在他那里学到了许多典章礼仪。这位艺术家胸襟旷达,不在意自己的艺术成就。他以超脱的心态看待世界,既不是世俗之人,也不是世外高僧。他在笔尖游戏中体验快乐,从而达到了绘画艺术的精湛境界。这种技艺绝非仅仅依靠学习就能获得,更主要的是天赋和才能使然。如果他愿意,定能像皇宫里召集的画师一样,将自己的才华用于国家大事,可是他却选择了隐居山林。
去完善
释义
1. 时:时常。 2. 丹青:指绘画艺术。 3. 东绢:质地优良的丝织品。 4. 貌:描绘,刻画。 5. 或:有的,表示不定的语气。 6. 若:像……一样。 7. 耸:高耸,直立。 8. 壑:深沟,山谷。 9. 清:清洁,清爽。 10. 壶冰:指美酒。 11. 妍媸:美丽与丑陋。 12. 鉴:鉴定,识别。 13. 抑扬:抑制,昂扬。 14. 楚相:指战国时期楚国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屈原。 15. 中郎:指东汉名将马援。 16. 典刑:典范,法则。 17. 自名:自我命名,自称。 18. 非俗仍非僧:既非世俗之人,也非出家人。 19. 游戏:玩耍,轻松地对待。 20. 遂尔:于是,就那样。 21. 殊非学可致:并不是通过学习就能达到的。 22. 景灵:指皇帝陵墓前的石刻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程洵对写真方处士技艺的赞赏和评价。诗人首先肯定了方处士的技艺高超,他以精湛的绘画技巧描绘出人物的神韵与形态。诗人在描写画像时,分别以“悠然意象会,转转毛骨生”、“或濯若春柳,或清如壶冰”、“或耸千丈壑,或森武库兵”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示了方处士作品的高超技艺。同时,诗人还通过“妍媸有真鉴,抑扬无遁情”表明方处士的作品具有真实鉴识能力,可以捕捉到人物的真实神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此外,诗人还赞美了方处士的个性品质。他并非以才艺自居,而是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这种超脱世俗、不拘泥于艺术的态度使得他的画作更为独特和富有韵味。在诗人的眼中,方处士的成就并非靠学习得来的,而是源于天赋异禀。“待诏集金马,功臣图景灵。渠当自致此,胡为老沈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方处士才华的认可和对命运不济的惋惜之情。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赞誉了方处士的绘画技艺,同时也对其超然脱俗的个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写真方处士》是宋代诗人程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程洵活跃在文学、哲学和政治领域,并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密切。 在当时,方处士是一位擅长绘画的人物,特别是人物肖像画。而程洵则是一位热衷于文化传承的诗人,他一生都在寻求真实的艺术表达方式。这首《赠写真方处士》就是程洵为赞美方处士的绘画技巧和作品所创作的。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诗人更注重对个体命运的思考和对真实生活的描绘。程洵在这首诗中,通过赞美方处士的画作,表达了对于真实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懈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