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予甲戌岁与惠州麦少韩始相会于都下后十九年复会焉今又六年而少韩见予益勤将东归为诗四章以别 其三

标题包含
予甲戌岁与惠州麦少韩始相会于都下后十九年复会焉今又六年而少韩见予益勤将东归为诗四章以别 其三
鼻祖功名冠有隋,耳孙笔力近京西。 鹅城勿作潜深计,鴈塔行看高处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予甲戌岁:指作者程洵在甲戌年,即公元1074年。 2. 都下:指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3. 鼻祖:始祖之意。这里指程洵的远祖程咬金,他是唐朝开国功臣,曾任右武卫大将军,封宿国公。 4. 有隋:即隋朝。这里用程咬金的事迹暗指麦少韩的祖先。 5. 耳孙:指远孙,即程洵自己。 6. 笔力:指文学才能。 7. 京西:指北宋都城汴京以西的地区。 8. 鹅城:指惠州。惠州的城区形似鹅,因此得名。 9. 潜深计:指隐居避世的打算。 10. 鴈塔:位于西安的大雁塔,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 11. 高处题:指在高处题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其三》是诗人程洵写给朋友麦少韩的一首送别诗。首句“鼻祖功名冠有隋”提到了麦少韩的祖先(即“鼻祖”),他们的功名可以追溯到有隋时期,体现了麦家世代显赫的家世背景。紧接着的“耳孙笔力近京西”则强调麦少韩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才华,他的文笔足以媲美京城文豪。 接下来的“鹅城勿作潜深计,鴈塔行看高处题”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麦少韩的勉励和期许。“鹅城”和“雁塔”都是比喻,代表着各种困难和挑战。诗人告诉麦少韩不必因为眼前的困境而暗自打算,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攀登更高的山峰。 这首诗整体上充满了对朋友的赞誉、支持和鼓励,表达了诗人对麦少韩的深厚友谊以及对他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予甲戌岁与惠州麦少韩始相会于都下后十九年复会焉今又六年而少韩见予益勤将东归为诗四章以别 其三》是南宋诗人程洵创作的一首告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南宋时期,具体年份大约为公元1184年(甲戌年)至公元1200年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程洵的人生际遇可谓起伏不定。他与朋友麦少韩初次相遇于京城,后来两人分道扬镳,时隔十九年后再次相聚。此时,他们已步入晚年,但友情依然深厚。然而,命运又一次将他们分离,这次麦少韩即将踏上东归之路,于是程洵写下了这组动人的告别诗篇。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文人墨客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加珍视友谊和亲情。程洵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与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予了深厚的祝愿。这种真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正是那个特殊时期人们普遍的心态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