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岸道中
按行又复到江干,近水遥山照眼寒。
从此潇湘在胸次,不须更向画图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再走回江边,眼前近处的江水与远处的山峦相辉映,令人感到阵阵凉意。
从此以后,心中便有了潇湘的美景,不再需要借助图画来欣赏了。
去完善
释义
《湘岸道中》注释:
1. 按行:沿着道路行走。
2. 江干:江边;江边地。
3. 照眼:耀眼;夺目。
4. 潇湘:湖南省境内潇水和湘江的并称。
去完善
赏析
《湘岸道中》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湘江岸边漫步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江景、山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岸道中》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金和议之后,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程洵,南宋文人,字允夫,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学习勤奋,博览群书,但仕途不顺,多次科考未果。后来,他在江西、湖南等地担任地方官吏,对民生疾苦有较深了解。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湘岸各地,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感慨的诗篇。
在《湘岸道中》这首诗中,程洵通过对湘岸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在诗中写到:“故国江山好,南行又北征。”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和对民众生活困苦的忧虑。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坚定信念:“岁晚功名外,天涯故旧情。”这些诗句充分展示了程洵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