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铅山道中次叔重韵

标题包含
铅山道中次叔重韵
烟翠空蒙扑远林,氛埃那复犯灵襟。 归程不恨风霜恶,自有梅花识此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烟雾弥漫在远处树林上空,沾染不了我的高洁之心。 即使返回的路途充满了风雪交加,我也不在乎,因为我知道梅花的存在会让我心灵得到安慰。
去完善
释义
1. 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福建接壤。这里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黄庭坚的故乡,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终老之地。 2. 程洵:字允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学者,诗人文天祥的老师。 3. 叔重:程洵的朋友,具体身份不详。 4. 烟翠空蒙: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5. 远林:远方的树林。 6. 氛埃:尘土和雾气。 7. 灵襟:高尚的情怀。 8. 不恨:不怨恨。 9. 风霜恶:指天气恶劣。 10. 自有:自然地拥有。 11. 梅花:这里寓意纯洁高雅的品质,代表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诗人心情相互映照的诗作。开篇两句“烟翠空蒙扑远林,氛埃那复犯灵襟”,作者通过对远处的树林进行细腻地描写,展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烟雨朦胧,翠绿的山色扑面而来,仿佛能触摸到远方的树林。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襟也仿佛被净化,摆脱了世俗的纷扰。 接着在第三句“归程不恨风霜恶”,诗人表达了对回归旅程的态度:即使旅途中充满了风雪严寒,他也不觉得这是苦难,反而是大自然的一种恩赐。这样的心态使得他在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情。 最后一句“自有梅花识此心”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但他的心灵犹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一样坚韧不屈。同时,这也在暗示着,他与梅花之间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这种默契源于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特质——坚韧、独立和不畏艰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铅山道中次叔重韵》是南宋诗人程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这个时期,程洵正游历各地,考察风土人情,与友人相互唱和,留下了许多描绘旅途风光的诗篇。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程洵作为一位文人学者,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在旅途中看到了百姓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团结。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首诗表达了程洵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铅山道中,他回想起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感慨。他借景抒情,用诗意描绘了沿途的风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