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风

标题包含
秋风
秋风来几日,草木殊未知。 寒虫独何者,若与秋有期。 露竹动寒彩,云松弄幽姿。 梦寻溪头路,意行当何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风已吹拂了几天,草木尚未察觉到秋天的到来。 唯有寒冷的昆虫似乎与秋天有约,它们感知到了季节的变化。 露珠在竹叶上闪烁着寒光,云朵在松树间展示着幽深的姿态。 我梦想着沿着小溪边的道路前行,寻找秋天的意境,那应该是何时呢?
去完善
释义
1. 秋风:这首诗的题目是《秋风》,意味着诗的主题是秋天。 2. 日:在古诗中,“日”常表示时间单位,即一天或一段时间。在这里,“几日”就是几天的意思。 3. 草木:泛指植物。 4. 殊未知:这里“殊未知”指的是完全不知道、全然不知的意思。 5. 寒虫:寒冷天气中的昆虫。 6. 若与:像……一样;仿佛和……在一起。 7. 秋有期:这里“秋有期”可以理解为秋天是有一定的期限的,意味着秋天的到来和离去都是确定的。 8. 露竹:沾满露水的竹子。 9. 动寒彩:使寒冷的景象更加生动。 10. 云松:高耸入云的松树。 11. 弄幽姿:展示出幽静的姿态。 12. 梦寻溪头路:这句是说诗人梦见自己在寻找小溪边的道路。 13. 意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 14. 当何时:什么时候才能。
去完善
赏析
《秋风》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这首诗以“秋风”为线索,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感慨。 首联“秋风来几日,草木殊未知”,点明了秋天已至,但草木似乎还未察觉到秋天的到来。这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木以人的感知能力,使其具有了生命气息。同时,这一表现也暗示了秋天的来临悄无声息,仿佛不经意间就已经来到人间。 颔联“寒虫独何者,若与秋有期”,描绘了寒虫在秋天里的情景。在这里,诗人把寒虫看作是一个有预知能力的生命体,它与秋天似乎有约在先,所以在秋天到来之际,它早早地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这种想象富有哲理,使诗歌增添了深度。 颈联“露竹动寒彩,云松弄幽姿”,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露珠、翠竹、云朵、青松等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多彩。其中,“动寒彩”和“弄幽姿”两个动词的使用,使这些景物生动起来,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尾联“梦寻溪头路,意行当何时”,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的思绪。诗人渴望在梦中寻找那溪水边的小径,希望在什么时候能再次踏上那美好的旅程。这里的“意行”,既指诗人想要漫游在秋天美景中的意愿,也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秋风》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表达,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程洵的《秋风》是南宋诗人所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面对秋天的景色而产生的感伤之情。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程洵见证了当时中原地区的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以及人民生活困苦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他寄情于诗歌创作,通过对秋风的描绘表达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曾多次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尽力为百姓谋福祉。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现实的无奈,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失望,从而在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