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杨日新用所赋月壶韵作诗见寄依韵复之 其一

标题包含
杨日新用所赋月壶韵作诗见寄依韵复之 其一
霜凋群木鴈横空,宴坐茅茨促膝容。 忽有新诗来眼底,巉临绝岸倚孤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霜冻让树木凋零,大雁横空而过,我们在茅草屋中小聚谈心。忽然间,一首新诗映入眼帘,仿佛站在悬崖边上的孤独山峰。
去完善
释义
"霜凋群木雁横空":这句描述了秋冬季节,严寒的气候使树木的叶子脱落,大雁南飞,它们在空中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形。其中"霜凋"表示寒冷的霜降使树叶脱落,"雁横空"形象地描绘出大雁飞行在天空的景象。 "宴坐茅茨促膝容":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与朋友们在简陋的茅屋中相聚,大家促膝长谈,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宴坐"指的是安闲地静坐,"茅茨"是简陋的茅草屋,"促膝容"则体现了亲密的朋友关系。 "忽有新诗来眼底":诗句意味着突然收到了新诗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珍视。"忽有"表现了一种惊喜的感觉,"眼底"则形象地描述了收到新诗的心情。 "巉临绝岸倚孤峰":这句诗意味着峻峭的山崖临近江边,诗人靠在孤独的峰顶上。"巉临"形容山势陡峭,"绝岸"指靠近江边的险峻之地,"倚孤峰"则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执着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荒凉环境,并通过诗中的形象和意境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首句“霜凋群木雁横空”描述了秋天霜冻景象,暗含季节的变迁。接下来的“宴坐茅茨促膝容”表明诗人独居陋室、形单影只的生活状态。颈联“忽有新诗来眼底,巉临绝岸倚孤峰”则展示了诗人与远方友人之间真挚的友谊,以及他们互相激发灵感的过程。诗人在此运用象征手法,以高耸的悬崖和独立的山峰比拟双方诗歌交流的高度和深度,传达出这份友情所给他带来的心灵慰藉。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流露出诗人面对困境仍坚守自我的气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杨日新用所赋月壶韵作诗见寄依韵复之 其一》,出自宋朝诗人程洵之手。程洵(1089年-1163年),字允夫,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年轻时因博学多才而受到朝廷的赏识。然而,他性格刚直,不善于逢迎,因此未能在官场取得高位。尽管如此,他的才学得到了后世的认可,许多作品被收录在各种文选中。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0年左右,当时南宋与金国正处于战争状态,边疆局势紧张。在这段时间里,程洵的生活较为清贫,但他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专注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科举制度逐渐兴起,士人的地位开始上升。同时,理学思想也开始影响社会,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这些时代背景都影响了程洵的思想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