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
相与振衣千仞冈,浩歌莫惜邱徜徉。
风来闽徼不知远,山接吴天如许长。
裘敝且将云作氅,囊羞犹可墨如庄。
眼明更向西南望,依约家林傍夕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与你一同在高山上抖掉衣服上的灰尘,尽情地歌唱不要担心邱地的徘徊。
风吹拂着福建的海边好像没有尽头,山连接着江苏的天空如此悠长。
皮衣破损就将白云当作外套,囊中羞涩依旧可以保持书法的风貌。
眼睛明亮还要向着西南方向望去,似乎能看到家的附近伴随着夕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相与:共同。
2. 振衣:整理衣服。
3. 仞冈:高山。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4. 浩歌:高歌。
5. 莫惜:不要舍不得。
6. 邱徜徉:在山丘上漫步。邱,同“丘”。
7. 闽徼:福建地区。闽,福建;徼,边界。
8. 吴天:江苏浙江一带的天空。
9. 裘敝:皮袍破旧。裘,皮袍。敝,破旧。
10. 氅:外套。
11. 囊羞:指行李中的钱财耗尽。囊,口袋;羞,感到羞耻。
12. 墨如庄:指用墨作画。墨如庄,一个以墨著称的画家。
13. 依约:仿佛、大概。
14. 家林:家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振衣千仞冈的豪放画面,表达了他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诗人以风来闽徼、山接吴天的景色为背景,凸显了辽阔无垠的自然景象。接着,诗人以裘敝且将云作氅、囊羞犹可墨如庄的形象比喻,展示了自己的豪放不羁和洒脱心态。最后,诗人在眼明之际向西南望去,遥望家乡傍依在夕阳之下,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分水岭》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此时,诗人程洵离开江西抚州,前往福建任职,途经分水岭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程洵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任江西抚州的州学教授,后因触怒权贵被罢免。尽管仕途不顺,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这次被任命为福建官员,也体现出朝廷对他的信任和赏识。
当时正值南宋中期,虽然政治较为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尖锐。一方面,由于金国的威胁,宋朝政府不得不加强军事防御,另一方面,内部的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问题也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程洵渴望通过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