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用山谷韵呈薛使君
畏日炎风是处同,使君闵闵甚三农。
新诗仰看奔牛堰,好雨忽迷回鴈峰。
千里祇今被膏泽,一堂行见会云龙。
由来肤寸沾天下,衡岳英灵等岱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畏惧炎炎夏日和狂风四起,各处都一样,使得我们的官员对农民的三农问题十分关切。
在奔牛堰上仰望新诗的诞生,大好的雨水忽然遮住了回雁峰。
如今千里的土地都得到了滋润,我们欢聚一堂像云一样环绕着龙。
这就像从皮肤到一寸的土地都可以受到滋润,衡岳的英灵也如同泰山一样伟大。
去完善
释义
1. 畏日:指夏季烈日炎炎的日子。
2. 炎风:炎热的风。
3. 是处:这里,这个地区。
4. 闵闵:忧虑的样子。
5. 三农: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6. 新诗:指这首诗。
7. 奔牛堰:地名,位于湖南境内,与诗中“回雁峰”相对。
8. 好雨:及时的好雨。
9. 忽迷:忽然迷茫不见。
10. 回雁峰: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相传北雁南飞至此越冬,待来年春天再北返。
11. 祇今:如今,现在。
12. 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
13. 一堂:指全家人。
14. 行见:即将看到。
15. 云龙:喻指风云际会的景象。
16.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约一寸左右。此处比喻小雨。
17. 沾天:指降雨滋润大地。
18. 衡岳:即南岳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
19. 英灵:才情横溢的人。
20. 等岱宗:与泰山齐名。岱宗,泰山的别称,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五大名山之首,被誉为“五岳独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关怀。首联通过描绘炎炎夏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颔联则以生动形象的诗句展示了春雨滋润万物的情景;颈联则表达出诗人对千里沃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愉悦;尾联借用了传统意义上的“衡岳英灵”典故,展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壮志与豪情。全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雨用山谷韵呈薛使君》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9年,即宋孝宗淳熙六年,当时程洵担任建康府学教授。
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和灾害,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程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农事、民生颇为关注。他在这一年中的春旱期间,亲眼目睹了农民因干旱而陷入困境的情景。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向上天祈求降雨,终于得偿所愿,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喜悦之情的《喜雨用山谷韵呈薛使君》。
在诗中,程洵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表达了对喜降甘霖的喜悦和对丰收的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民生关切的情怀以及对大自然的力量充满敬畏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