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凤凰岭次董叔重韵
连山翳寒云,孤松秀巍岭。
松吟石潄水,山露髻撑顶。
我行亦何事,岁晏苦凄冷。
频有同心人,哦诗味隽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雾笼罩着连绵的山峦,孤独的松树在险峻的山岭中挺拔秀丽。
松树的摇曳声伴随着水流冲刷石头的声音,山间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支撑起自己的顶端。
我在山间行走是为了什么呢?岁末时分,倍感孤独寒冷。
幸运的是,时常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品味诗歌的美好和深远的韵味。
去完善
释义
1. 度:过;经过。
2. 凤凰岭:山脉名称。
3. 次:依据;按照。
4. 董叔重:个人名,不详。
5. 连山:连绵的山脉。
6. 翳:遮盖;遮蔽。
7. 寒云:寒冷的云彩。
8. 孤松:单独的松树。
9. 秀:突出;耸立。
10. 巍岭:高大的山脉。
11. 松吟:风吹动松树的声音。
12. 石潄水:在山石间流淌的水流。
13. 山露:山间的露水。
14. 髻:梳在头顶的发髻。
15. 撑顶:支撑山顶。
16. 我行:我的行程;我所走的路。
17. 亦何事:有什么事情要做。
18. 岁晏:年底;年末。
19. 苦:感到痛苦;感到难受。
20. 凄冷:寒冷且让人感到悲伤。
21. 频有:多次拥有;常常有。
22. 同心人:志同道合的人。
23. 哦诗:吟咏诗歌。
24. 味隽永:意味深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程洵在凤凰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连山翳寒云”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孤松秀巍岭”则表现了松树挺拔屹立的英姿,凸显出凤凰岭的壮丽景色。
诗人通过“松吟石潄水”与“山露髻撑顶”两句,以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山水以生命,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其中,“松吟石潄水”是指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音与水流冲击石头的声音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气氛;“山露髻撑顶”则是形容山顶上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山脉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行走在山间的目的——“我行亦何事,岁晏苦凄冷”,表达了诗人在这寒冷的季节里,为了寻找内心的慰藉而来到凤凰岭游览的心境。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
最后,诗人提到了与他共同欣赏美景的“同心人”,即他的朋友董叔重。他们一起品味着诗歌的魅力,感受着生活中的美好。这首诗通过对凤凰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冬日里的欢聚时光,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度凤凰岭次董叔重韵》是南宋诗人程洵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此时程洵正处于中年时期,他游历各地,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遭受严重破坏,许多文人墨客南下避乱,江南地区成为文化中心。程洵在这个时期也南下流寓,他虽未直接参与抗金斗争,但通过游历山水、结交朋友,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凤凰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侧,山势陡峭,风景秀丽,是南宋文人墨客喜欢游览的地方。程洵在此地游玩时,应友人董叔重的邀请,创作了这首描绘凤凰岭景色的诗。诗中以凤凰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