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竹斋 其一
黄尘车马去如流,名利劳人死不休。
心远地偏何处是,小斋丛竹媚深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天黄土中,车辆马匹络绎不绝,仿佛流水般匆匆离去,皆为名利奔波劳累。内心向往远离纷扰之地,究竟何处才是归宿?一间小屋隐藏在茂密竹林深处,显得格外宁静幽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尘车马:比喻繁华世界中的纷扰和烦恼。
2. 如流:形容纷繁杂乱的景象。
3. 名利劳人:指追求名利而劳累身心的人。
4. 心远地偏:心中超脱世俗,寻求清静之地。
5. 小斋:小型的居所或书房。
6. 丛竹:竹林。
7. 媚深幽:指竹子形态秀美,具有深厚的幽静美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程洵对世俗名利生活的厌恶以及对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诗中,程洵通过对比尘世的车马喧嚣与诗人心中渴望的宁静之地,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不满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用“心远地偏”来形容自己对远离尘世纷扰的向往,并通过对“小斋丛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过上宁静生活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隐居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王守仁竹斋 其一》是明朝诗人程洵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以赞美王守仁(王阳明)的品格与成就为主题。
首先,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程洵生活在明朝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而王阳明则生活于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64年)至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1567年)时期,因此这首诗很有可能是在王守仁去世后的某段时间创作的,约为1500年至1520年间。
其次,在明朝这个时间段内,程洵的个人经历也十分丰富。他曾官至尚书郎,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辞职回乡。他的诗风清正,多寓情于山水间,诗作颇受时人赞誉。
最后,关于与作者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这个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但与此同时,政治腐败严重,宦官干政现象严重,士大夫阶层内部矛盾尖锐。这些因素都对程洵的思想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他通过对王阳明的赞美,表达了对于清官廉吏的敬仰以及对国泰民安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