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 其二

标题包含
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 其二
学海失渊源,词林少根柢。 苏程百世师,遗书满天地。 遗书亦言尔,道岂言能传。 言外有妙处,万理常森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学习中失去本源,在文学中缺乏根基。 苏程是百世的导师,他们的作品充满天地。 他们留下的书籍也是教导我们,道理怎么能仅凭言语传递。 言语之外还有深妙的含义,千万的道理总是生机勃勃。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学海:比喻学问深广如海。 2. 渊源:比喻学问的源流。 3. 词林:指文坛或文学领域。 4. 根柢:根基,基础。 5. 苏程:指苏轼和程颐,两人均为宋代著名文人,分别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 6. 遗书:指前人留下的著作。 7. 言尔:指苏轼和程颐的著作中所述之道。 8. 道:指儒家所主张的道德伦理。 9. 妙处:指诗歌创作的精妙之处。 10. 万理:泛指各种道理。 11. 森然:形容众多而整齐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了诗词学习之源流和根基的缺失,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文坛的忧虑。颔联则以苏程两位百世之师为例,强调他们的著作丰富广博,却仍未被充分学习和理解。接下来颈联则表达了诗人的担忧:遗书虽多,但道理并非只凭言传就能传承,更重要的是体悟其中的深意。尾联则提出了诗歌的真谛——“言外有妙处”,并指出真理常在心中如森然万象。全诗既表达了对诗意的赞美,也蕴含了对当下文学状况的深深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