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次伯潜韵

标题包含
寒食次伯潜韵
小雨浪憎春日迟,轻寒自与晚花宜。 节过岭外忆饧日,人比山阴修禊时。 雀舌味长初试水,猫头意懒任穿篱。 归途莫恨石头滑,山色波光总是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洵,字子骏,号南溪居士,南宋时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年),享年五十二岁。 程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绵绵细雨痛恨春光来得太慢,微微的凉意恰好和晚开的花朵相宜。季节在岭南以外的地方让人回忆起吃糖的时光,人与山阴的人在修禊的时候一样心情愉快。品尝着刚刚发芽的嫩叶茶的甘美滋味,任懒惰的猫咪穿过篱笆随意玩耍。回家的路上不要怨恨道路湿滑,沿途的山色水波永远都是充满诗意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浪憎:不乐意的意思。 2. 伯潜:指刘述。字伯潜,号退斋,原籍江西清江,寄籍江苏昆山。有诗名,但终生不遇,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卒于泉州任上,年七十六。 3. 岭外:泛指五岭以南地区。古代广东、广西地区。 4. 饧日:古代清明节食饧的习俗。 5. 山阴:浙江绍兴的古称。 6. 修禊: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每年于季春时在水边举行的一种清除不祥的祭礼。 7. 雀舌:即嫩茶芽。 8. 猫头:猫头鹰。 9. 归途莫恨石头滑:意指山路虽滑,但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让人忘却烦恼。 10. 山色波光:形容山水的美丽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首联“小雨浪憎春日迟,轻寒自与晚花宜”,诗人以春雨和晚花的形象,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颔联“节过岭外忆饧日,人比山阴修禊时”,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人们对寒食节的热爱。颈联“雀舌味长初试水,猫头意懒任穿篱”,描述了自然界的生动情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尾联“归途莫恨石头滑,山色波光总是诗”,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表达了生活中的美好总会像诗一样留在人们心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