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人家瓶梅正思命赋诗
茅舍疎篱古道傍,一枝的皪为谁芳。
壶中春色从来别,冷落全胜白玉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乡村小屋和稀疏的篱笆位于古老的道路旁,一枝花儿在阳光下盛开,为了谁而如此美丽?
春意盎然的小壶里装满了从未见过的新奇景色,这里虽略显荒凉,却比那豪华的白玉堂更为动人。
去完善
释义
1. 茅舍:指简陋的住房,这里指农家的住宅。
2. 疎篱:稀疏的篱笆。
3. 古道:古代的道路。
4. 的皪:形容鲜明的样子。
5. 为谁芳:为了谁而绽放芬芳。
6. 壶中春色:比喻桃花源一类的地方,意为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7. 从来别:一直与其他地方不同。
8. 白玉堂:华贵的殿堂,这里用来比喻繁华的城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道路旁一户农家的小院,院内一株瓶梅正盛开,洁白如玉的花朵犹如春日里的一缕清风,给这户寻常人家带来阵阵清香。诗人借这一景致,抒发内心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眷恋之情。
首句“茅舍疎篱古道傍”,描绘出一幅乡村风景图:简陋的茅屋、疏离的竹篱、古老的驿道相互映衬,体现出乡村特有的静谧与古朴。紧接着,诗人以“一枝的皪为谁芳” 描绘瓶梅的怒放景象,彰显其鲜明的个性和顽强的生命力。而问句则寓含着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对世俗名利不屑一顾的傲骨。
接着,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自然美好的赞美。在“壶中春色从来别” 中,他以壶中春色比喻农家小院的美景,强调其与繁华都市截然不同的别样风采。而在“冷落全胜白玉堂”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农家生活与豪华富贵的贵族生活,突出了前者自由、简朴、宁静的魅力。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超然物外的理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末年,程洵写下这首《道傍人家瓶梅正思命赋诗》。在这个时期,程洵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刚刚辞去了朝廷的官职,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游学生活。这段时间里,程洵广泛结交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当时,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在国内,由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在国外,金国对北宋虎视眈眈,边境局势紧张。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担忧,他们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程洵创作了这首《道傍人家瓶梅正思命赋诗》。这首诗以道旁人家瓶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瓶梅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代苦难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