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沙木桥怀赵公南
沙木桥头野老家,又来㢮檐酌流霞。
坐中只欠当时客,欲寄南枝一两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沙木桥边的野外人家,我又来停驻屋檐边品尝美酒如流的晚霞。
席间唯独缺少了那时的客人,想要寄给南方的一两枝花以表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沙木桥:地理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经过的一个地方。
2. 野老家:指乡村人家或农家。
3. 蹔檐:暂时歇息的地方,这里指在沙木桥头休息。
4. 流霞:指流动的酒,这里借指美酒。
5. 坐中:在座的众人。
6. 欲寄:想要寄托情感或思念。
7. 南枝:朝南的树枝,这里可能是指代故乡或者思念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沙木桥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沙木桥头野老家”,通过描述沙木桥头的荒凉景象,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氛围。第二句“又来+<br>垂檐酌流霞”,诗人以“又”字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垂檐酌流霞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沙木桥头的所见所闻,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第三句“坐中只欠当时客”,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欲寄南枝一两花”,诗人以南枝喻故人,表达出自己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全诗通过对沙木桥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沙木桥怀赵公南》是南宋诗人程洵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宋宁宗时期(公元1195年-1224年),此时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宋灭亡后,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和约,南北分治。
程洵在当时担任汀州司理参军一职,负责审理案件、监狱管理等司法事务。他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要处理繁杂的公务,另一方面又要关注民间疾苦。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
此外,当时南宋社会的文人阶层普遍对北宋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抱有怀念之情,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程洵在路过沙木桥时想起了赵公南这位曾经的友人,感慨万分。赵公南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与程洵有过交往,但在靖康之役后失去了联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