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寺簿与客酌酃泉
庭无聚讼喧,门有佳客至。
登高一以眺,天末鴈横字。
公心本无著,佳处偶会意。
意会旋已忘,陶然不妨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庭院里没有争吵的声音,门前来了尊贵的客人。
登上高处远眺,只见天空雁群排成一字飞翔。
公正无私的心无法刻意拥有,美好的地方偶尔能领会到其深意。
领会到的意境转瞬即逝,心情舒畅时不妨尽情畅饮。
去完善
释义
1. 庭无聚讼喧:
聚讼,聚集众人一起争论;喧,吵闹。这里指庭院里没有众人聚集争吵的喧闹声。
2. 门有佳客至:
佳客,尊贵的客人;至,到来。这里指家门前迎来了尊贵的客人。
3. 登高一以眺:
登高,登上高处;一以眺,一起眺望远方。这里指一同登上高处,共同眺望远方。
4. 天末雁横字:
天末,天际尽头;雁横字,大雁排成字形飞行。这里指远处的大雁排成字形飞行。
5. 公心本无著:
公心,公正无私之心;无著,没有具体的表现或记录。这里指公正无私之心的本质是没有具体表现和记录的。
6. 佳处偶会意:
佳处,美好的地方;偶会意,偶尔领会到其中的妙处。这里指在美好之处,偶然间领悟到了其中的深意。
7. 意会旋已忘:
意会,心里领会;旋,立刻;已忘,已经忘记。这里指心里的领会立刻就忘记了。
8. 陶然不妨醉:
陶然,快乐的样子;不妨,没有关系;醉,饮酒过量。这里指尽管喝酒过量,但心情愉快,所以没关系。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环境和一次愉快的聚会,表达了与朋友共赏美景、共享美酒的愉悦心情。诗的开头两句“庭无聚讼喧,门有佳客至”,描述了诗人所处的氛围:庭院里没有争吵喧嚣,门前迎来了优秀的客人。这种宁静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接着,诗人通过“登高一以眺,天末雁横字”这两句,表达了登高望远的心情。站在高处,可以看到远方的鸿雁在空中排列成字形。这里的“雁横字”既形象地描绘了大雁飞翔的情景,也寓意着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公心本无著,佳处偶会意”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他认为,公正之心原本就没有具体的寄托,美好的地方也只是在偶然之间相遇。这种人生哲学使得诗人能够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时能够欣然接受。
最后,诗人以“意会旋已忘,陶然不妨醉”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在与朋友共享美酒时的畅快心情。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诗人忘记了之前的感悟,完全沉浸在陶醉的状态之中。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刘寺簿与客酌酃泉》是宋代诗人程洵所创作的。诗题中的“次韵”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写作方式,意味着这首诗歌是对先前某首诗歌的回应和模仿。诗中的“刘寺簿”指的是刘翰,他曾任官职“寺簿”,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15年至1118年之间,此时正值北宋末年。在这个时期,程洵在各地游历,结识了众多文人墨客,刘翰就是其中之一。两人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赋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内部官僚腐败、民生疾苦;外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许多士人选择逃避现实,寄情山水。程洵和刘翰也不例外,他们在山水间寻找心灵的慰藉,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饮酒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饮酃泉的美好情景。酃泉是湖南衡阳的一处名泉,因其清澈甘甜而闻名。诗人以酃泉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对时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