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归去来图
阶亭午景负槐阴,空斋初罢戏五禽。
沔州太守致音问,启读乃有归来吟。
先生抱道肯乞怜,凛凛有面方如田。
何能为此五斗粟,折腰乡里小儿前。
顾视铜章等涕吐,赋归唾词如涌泉。
龙眠居士叹豪逸,想像明窗戏拈笔。
翕忽英姿来笔下,如恐超起将羽化。
吁嗟能事讵可畴,一见公诗如见画。
惜哉道远莫可致,强欲赓酬抽鄙思。
韵绝难追神易倦,使我空然汗颜面。
他日从公会借观,锦囊捧出春笋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阶亭午后树荫婆娑,宁静的书斋刚结束一场游戏。
沔州太守传来问候,信里有我回乡的消息。
作为读书人怎能乞求同情,挺直的脊背就像那田野间的稻穗。
怎能为这五斗米向乡里的小人物低头呢?看着这官印就如同一阵恶心的感觉,准备辞官的诗句如同泉涌般滔滔不绝。
龙眠居士感慨豪迈潇洒,想象在那明亮窗户下挥毫泼墨的场景。
瞬间英伟的姿态跃然纸上,如同担忧会突然离去。
惊讶于这样的才华,看到你的诗歌犹如欣赏画卷一般。
可惜距离太远无法亲自拜见,勉强回应也只能拿出浅薄的思绪。
韵律难及而精神易疲惫,让我空自汗颜。
日后定会与你相聚,那时必能一睹风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阶亭午景负槐阴:阶亭,台阶边的亭子;午景,中午的阳光;负槐阴,背靠槐树阴影。
2. 沔州太守:沔州,古地名,位于今湖北仙桃一带;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3. 致音问:音问,消息,询问。
4. 归来吟:指归隐田园的诗歌。
5. 抱道:坚守信念,执着于道德原则。
6. 乞怜:请求怜悯。
7. 凛凛有面方如田:形容品性正直的人。
8. 五斗粟:指官职低微的小官。
9. 折腰乡里小儿前:折腰,低头表示敬意;乡里小儿,泛指乡村百姓。
10. 铜章:古代官员的印章。
11. 等涕吐:如同鼻涕唾液一样轻贱。
12. 赋归唾词如涌泉:意为自己赋诗如同泉涌一般畅快。
13. 龙眠居士:北宋画家李公麟的号。
14. 豪逸:豪放不羁。
15. 明窗戏拈笔:在明亮的窗户下随意拿起画笔。
16. 翕忽英姿来笔下:形容绘画时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7. 超起将羽化:指画中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即将飞升成仙。
18. 吁嗟能事:感叹技艺高超的事情。
19. 讵可畴:岂能相比。
20. 会借观:指有机会一同欣赏画作。
21. 锦囊捧出春笋寒:比喻画轴展开时如同一股清冷的寒气扑面而来。
去完善
赏析
《次韵题归去来图》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夏倪创作的,主要是通过描绘画面中的场景和人物,来表达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画面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崇高品质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在诗歌的前半部分,诗人描述了画面中主人公的情景。主人公在树荫下悠闲地休息,刚结束了一场五禽戏的表演。这时,沔州太守送来了音信,原来是一首描写归隐生活的诗作。主人公抱着坚定的信念,不肯向现实低头求怜,他的形象威严而庄重。诗人用“何能为此五斗粟,折腰乡里小儿前”来表达主人公的高洁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半部分则是对画中人物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怀念。龙眠居士感叹主人公的豪爽飘逸,想象着他明窗拈笔的潇洒风度。画中的人物英姿飒爽,仿佛随时准备超脱尘世,羽化成仙。诗人感叹这幅画的技艺之高,无法用言语形容。遗憾的是,这幅画距离自己太远,无法亲眼欣赏。勉强想要唱和,却感到力不从心,汗颜无地。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与友人相会,共同欣赏这幅美妙的画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题归去来图》是宋代诗人夏倪的作品,创作于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普遍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
夏倪一生致力于文学和绘画的研究,他的诗歌、散文以及书法均有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时代的动乱,他也曾遭遇困厄,这使得他对隐逸生活有了深深的向往。
《次韵题归去来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这首诗中,夏倪以隐逸为主题,表达了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借画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与世无争的隐逸之士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