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纪楼
江发岷山如瓮口,汉从嶓冢又东流。
滔滔江汉为南纪,我忆禹功时倚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流出岷山如同进入瓮口,汉江从嶓冢开始向东流淌。滚滚的长江与汉水构成了南方的疆界,我回想起大禹的功德时,常常靠在楼上眺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发:江水兴发的意思,这里指长江的源头。
2. 岷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北部的一座山脉,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3. 瓮口:形容岷山的险峻犹如酒瓮的瓶口一样狭窄。
4. 汉:指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5. 嶓冢: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是汉水的发源地。
6. 滔滔:形容水流滚滚,连绵不绝的样子。
7. 南纪:指南方边陲之地。
8. 我忆禹功:这里指诗人回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汉江的壮观景象,并以此表达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敬意。"江发岷山如瓮口,汉从嶓冢又东流"展现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气势,以及山川之间的壮丽景色。"滔滔江汉为南纪,我忆禹功时倚楼"则表达了诗人对大禹治水的敬仰之情,以及在追忆这位伟大历史人物时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古人智慧和贡献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纪楼》是南宋诗人夏倪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当时金国已经灭掉了北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但由于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崛起,国家依然处于战争状态。
在这个时期,夏倪身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形势深感忧虑。他的一生中,曾两度辞官,以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决心。在隐居期间,他结交了陆游、范成大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南纪楼》一词便是夏倪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词中,他以楼为引,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河山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恢复河山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