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成
时事何年定,吾生半时休。
僧居才解夏,边垒又防秋。
远水朝沧海,斜阳傍小楼。
西风吹画角,归思满扁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今世界局势何时能安定?我的一生已过了一半的时间仍在等待。
僧人刚刚结束夏季的安居,边境的军事防线又开始准备秋季的防备。
远处的水流涌向浩渺的沧海,夕阳斜照在小楼的旁边。
西风吹过号角的声音,使我充满回家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1. 时事:指当前的国家大事或政局。
2. 半时:形容时间的一半,这里指在漫长的岁月中度过了一半的时间。
3. 解夏:指僧侣们过完了夏季的禅修生活。
4. 边垒:指边疆的军事防线。
5. 防秋:古代在秋季对敌寇进行的防御准备。
6. 沧海:大海,这里指的是远方的海洋。
7. 画角:古乐器名,形状像号角,用皮革制成,上绘有图案。
8. 归思:回乡的思念之情。
9. 扁舟:小船,这里指代回家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忧虑国家命运和思念故乡的作品。诗的开篇两句“时事何年定,吾生半时休”,揭示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战乱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紧接着的“僧居才解夏,边垒又防秋”描绘了战乱中人们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之情。
接着诗人以“远水朝沧海,斜阳傍小楼”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用江水滔滔不绝流向大海的景象象征国家的前景,夕阳映照下的楼宇则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环境的向往。
最后两句“西风吹画角,归思满扁舟”,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西风代表着飘零、离别,而画角则是古代军营中用于传递信号的号角,这两者结合表达了对战乱中的流离失所的哀愁;“归思满扁舟”则是对家乡思念的深沉表达,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深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谩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这是白居易贬谪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充满了困厄和挫折,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许多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然而,由于朝政腐败,许多人未能如愿以偿。白居易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才华横溢,但官场黑暗,使他多次遭受贬谪。
尽管身处逆境,白居易依然保持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认可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谩成》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得失的看法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乐观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