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鹁鸪
阴云欲暗江头树,屋角先闻鹁鸪语。
潇潇渐作打窗声,谁道巢居不知雨。
雨晴唤妇却同飞,须知此物心无机。
岂比人间情义变,衔冤誓死不相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云笼罩江边树,屋檐下传来鹁鸪啼。
细雨沙沙打窗棂,谁说筑巢小鸟不知风雨?
雨后放晴共飞翔,知它鸟儿心事无邪。
不像人间情感易变,含冤至死不相逢。
去完善
释义
1. 阴云欲暗江头树:指天空乌云密布,笼罩着江边的树木。江头,江边。
2. 屋角先闻鹁鸪语:在房屋的一角先听到了鹁鸪鸟的叫声。
3. 潇潇渐作打窗声:指雨水拍打窗户的声音渐渐变大。潇潇,形容风雨声。
4. 谁道巢居不知雨:谁说居住在巢中的鹁鸪鸟不知道下雨呢?这是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鹁鸪鸟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
5. 雨晴唤妇却同飞:在雨停后,鹁鸪呼唤妻子一同飞翔。妇,这里指鹁鸪的妻子。
6. 心无机:没有心机,无邪的意思。这里是说鹁鸪这种鸟类单纯、善良。
7. 岂比人间情义变:怎么可能与人间的情感变化相比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鹁鸪鸟之间情感始终如一的赞美。
8. 衔冤誓死不相见:这句描绘了鹁鸪鸟对情感的执着,即使遭受冤屈,也要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绝不与对方断绝关系。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以“闻鹁鸪”为题,通过描绘阴云、屋角、潇潇细雨等自然景象,以及鹁鸪鸟的生活习性,展现了一种恬静、和谐的自然风光。诗中,作者通过对鹁鸪鸟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作者还通过鹁鸪鸟这一形象,寓意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鹁鸪》是南宋诗人章甫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辛弃疾、陆游等人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章甫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同样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章甫在南宋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此后,他隐居于乡野,过上了田园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自己人生感悟的诗篇,如《闻鹁鸪》等。
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章甫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己人生遭遇的叙述,反映了对现实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