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王漕左司
人生天壤中,孰不有所求。
小大虽不齐,逐物常同忧。
士子文字间,亦各从所爱。
取舍未必同,于道均无害。
我生才甚下,志与俗子殊。
思贤惄如饥,觅句聊自娱。
惟公盛德人,君今乃行古。
富贵等云烟,词翰敏风雨。
荆湖十五州,玉节何煌煌。
门庭无杂宾,读书清昼长。
抠衣愿从游,自视亦何有。
未知函丈地,能著野人否。
公诚一顾之,足以为我荣。
淮南有石田,归趁春雨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天地之间生活的人们,谁没有自己的追求呢?不论大小高下,都在追逐各自的梦想,却常常面临着同样的忧虑。文人墨客们也在文字之间挥洒才华,各自追寻自己喜欢的领域。尽管选择有所不同,但在大道之上并无害处。
我的才能十分有限,但志向却与那些庸碌之辈大不相同。我渴望寻找到圣贤之人,如同饥饿般急切;写诗作词,只是自己寻找乐趣的方式。只有像您这样的道德高尚的人,如今还保持着古人的风范。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诗词歌赋却能像风雨一样滋润万物。您在荆湖十五州的土地上,执掌着玉节,是多么辉煌的景象啊!您的家门清静,没有什么繁杂的宾客,读书的日子过得宁静而悠长。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一起出游,自我审视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不知道您是否愿意接纳我这个山野村夫,让我也能到您府上学习?如果您真的愿意关照一下我,那对我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荣耀了。回到淮南的老家,我准备趁着春天的雨水去耕种一片石田。
去完善
释义
1. 天壤:天地之间。
2. 齐:相等。
3. 逐物:追逐物质利益。
4. 小大:泛指事物或人物的大小。
5. 士子:读书人。
6. 从所爱:随其兴趣。
7. 取舍:挑选。
8. 均:相同。
9. 于道:关于大道。
10. 思贤:思念品德高尚的人。
11. 惄如饥:形容思念之情如同饥饿一样迫切。
12. 荆湖:荆州和湖州的并称,此处指代湖北湖南一带。
13. 玉节:帝王的符节,这里指代地方政府。
14. 煌煌:光明、辉煌。
15. 门庭:家门。
16. 杂宾:意指非亲非故之人。
17. 抠衣:提起衣服。
18. 函丈:书信上的套语,意为“在您的尊敬面前”。
19. 能著:可能容留。
20. 淮南:安徽淮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志趣以及赞赏他人品德的诗。首先,诗人强调人生在世,都有追求的事物;然后谈及士子们虽然在文学上的爱好不同,但这并不会妨碍他们共同走向道的追求;接着表述自己虽然才智不高,但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同时表现出对王漕左司的尊重和敬仰之情。诗人在描述王漕左司时,以“富贵等云烟”象征其淡薄名利,又用“词翰敏风雨”来赞美他卓越的文学才华。最后表达了希望成为王漕左司学生的心愿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格调高雅,婉约动人,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真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由南宋诗人章甫创作的诗歌《简王漕左司》。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强大压力。
章甫是南宋的一位官员和诗人,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在这首诗中,章甫通过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事的关注,展示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在政治上腐败无能,军事上软弱无力,导致国家危机四伏。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志士依然坚持操守,关心国家命运,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章甫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诗篇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去完善